第一,加强饲养管理,发病时应严格执行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止疫情蔓延。
第二,病鸭应在远离河流的地点集中屠宰加工,高温处理,内脏及小鸭不能利用,必须焚烧或深埋。血水不准放入下水道中,经消毒后废弃。羽毛灭菌后方可运出。
第三,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地等都须彻底消毒,并空闲1-2个月后使用。
第四,可疑病鸭群及疫区其他健康群,应立即接种疫苗,停止放牧。在14天之内不再发生病鸭时,方可在指定地区内放牧。
第五,污染的饲料须烧毁和消毒。饮水须消毒并经常更换。池塘水被病鸭污染时应停止放鸭下水,至少须隔1年后方可使用。
第六,在疫区须尽量做到消灭传播媒介,如麻雀、蚊、蝇等。
第七,尽量做到自繁自养,如必须购入新鸭时,应事先了解当地确无疫情。引入后,应隔离观察两周并接种疫苗,确认健康方可合群饲养。
第八,疫区健康鸭群,每年需定期接种疫苗1-2次。还可用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和鸭瘟鸡胚化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接种。鸭瘟鸡胚化弱毒疫苗,适用于两月龄以上的鸭,接种后3-4天即可产生免疫力,免疫期暂定为9个月。对初生雏鸭也可应用,但免疫期为1个月,以后应加强免疫1次。使用时按瓶签标明的剂量,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对5月龄以上的鸭稀释200倍,每鸭胸部肌肉注射1毫升;2月龄鸭可稀释100倍,每鸭肌肉注射0.5毫升;30日龄以内的鸭稀释40倍,每鸭肌肉注射0.2毫升。其免疫程序,应根据本地区有无疫情和鸭群情况,因地制宜地具体制定。此种疫苗的安全性好,无接种反应,产生免疫力快,在此也可用于发病鸭群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目前无特效方法,只能预防。
1.每只鸭肌肉注射0.5—1毫升抗鸭瘟高免血清,有一定疗效。
2.用聚肌胞(一种内源性干扰素)治疗。成鸭每只肌注1 毫升,3日一次,连用2—3天。
3.发生后应上报兽医防疫所,按规定办理。可进行紧急 预防接种弱毒疫苗,每只鸭2—3头份量,一般3—4天可产生抵抗力。
4.接种鸭瘟弱毒疫苗,21日龄小鸭接种1毫升,免疫期1 年。
5.注苗同时加入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
青、链霉素用量为每公斤体重各加入5万单位,庆大霉素每公斤体重加入1万单位。目的:即可预防鸭群的应激反应,又可以控制某些细菌性并发症。
上一篇: 职业技能鉴定指的是什么?
下一篇: 西兰花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