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的炭疽病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侵染危害,幼苗子叶受害,在子叶边缘表现半圆形或圆形的褐色病斑,后蔓延至茎部,导致茎部缢缩。
嫁接苗受害,可以同时使嫁接口受害,在茎部形成长圆形的病斑,湿度大或危害严重时,病部有红色的黏物质,症状较为明显,造成幼苗倒伏或嫁接苗坏死。
成株期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瓜条。植株叶片受害后,叶片上有圆形或近圆形的病斑。病斑初期呈水浸状,淡黄色,后变成黄白色或者青白色,具不明显的轮纹,干燥时,病斑中部易破裂,病斑的发展不受叶脉所限,且病斑相对大,与别的叶斑病具有明显的区别症状。湿度适宜,病斑呈现上述症状明显,但在湿度较大,发病速度快时,病斑较大,呈水浸状明显,这是容易造成判断失误的主要所在。所以,鉴别黄瓜炭疽病要与棚室内或田间的温湿度相结合,才能准确把握。 炭疽病危害瓜条发病时,表面形成圆形、浅绿色凹陷形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后期在病斑表面产生粉红色黏稠物,粉红色粘稠物质是其典型表现。
主蔓及叶柄上病斑椭圆形,黄褐色,稍凹陷,在叶柄和植株交接部位、摘瓜去叶后的残梗伤口处更易感染病菌,严重时病斑连接,造成植株枯死。
上一篇: 传染性蚕病是怎样发生、传播与蔓延的?
下一篇: 瓜菜类对温度要求有什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