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法规 > 其他农业法规 > 什么是防治水污染? 其他农业法规

什么是防治水污染?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水污染防治”是指对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的预防和治理。


1 禁止向水体排放油类、酸液、碱液或者剧毒废液.
禁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或者有毒污染物的车辆和容器.
2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防治的规定和标准.
3 向水体排放含热废水,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的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
4 含病原体的污水应当经过消毒处理;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后,方可排放.
5 禁止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镇垃圾和其他废弃物.
禁止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
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6 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7 禁止利用渗井、渗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8 禁止利用无防渗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贮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和其他废弃物.
9 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对已受污染的潜水和承压水,不得混合开采.
10 兴建地下工程设施或者进行地下勘探、采矿等活动,应当采取防护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
11 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