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畜养殖 > > 如何降低动物的死亡率?

如何降低动物的死亡率?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 加强母畜妊娠期的饲养管理,避免产弱仔由于毛皮动物妊娠期的饲养管理不当,造成母畜体况过肥、过瘦,或受饲料质量、疫病因素等影响,每年都有死胎、烂胎和一定比例的弱仔产生。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应从加强母畜饲养管理入手,在妊娠期,要为母畜提供品质优良、营养全价的饲料,特别注意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添加,并根据母畜的体况和胚胎生长发育规律,合理控制饲料喂量,防止母畜体况过肥或过瘦,保证胎儿健康生长。

2 、加强产仔期间的护理,减少难产造成的仔畜死亡当母畜出现产仔行为时,5~6 h 后仍不见仔畜产出,则有难产的可能。难产不仅可造成仔畜的死亡,而且还会对母畜的安全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及早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母畜平安。

3、 做好保温工作,防止仔畜因低温而死亡毛皮动物产仔多在早春季节,产箱内温度应达到 15 ℃以上,初生毛皮动物仔畜自身体温调节能力较弱,如所处环境长时间低于该温度,就会造成体温下降,导致僵化,丧失哺乳能力,最后冻饿而死。因此,在产仔前,除做好保温工作外,还应在产仔过程中及时检查,发现异常及时采取措施补救。正常情况下,毛皮动物产程约为3~4 h,产仔结束后母畜开始护理仔畜。如发现母畜产程过长,应及时将先产出的仔畜取出,放置到温暖的地方给予保护,并给母畜注射催产素缩短产程,使仔畜得到及时的护理,尽早吃上初乳,这一点对仔畜保活非常重要。

4 、及时检查母畜泌乳情况,防止无乳或少乳引起仔畜死亡母畜产后无乳或少乳现象较为普遍,每个养殖场(户)或多或少均有发生。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将仔畜代养或人工喂养,并对母畜采取相应措施。遗传因素造成的无乳治疗意义不大,对该种母畜应予以淘汰;对体况过高导致的无乳,以狐、貉为例,可注射催乳素100 μg,多数母畜一针即可见效,同时,肌肉注射地塞米松 1 mL,效果更加显著,用药后 2 h 即可产奶;对体况过低的母畜,除应用催产素外,还应配合饲料方面的调整,并适当增加油脂类饲料。此外,母畜患乳 房 炎 , 会 因 疼 痛 而 拒 绝 哺乳,若发现不及时,仔畜就会因饥饿造成死亡,也有母畜因哺 乳 疼 痛 产 生 惊 恐 而 引 发 叼仔、食仔,造成仔畜死亡,因此,必须及早采取措施,将仔畜代养或人工喂养。母畜在妊娠后期或产后,由于乳房外伤等原因感染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病菌,均可引发乳房炎。

5、 搞好环境卫生,防止仔畜感染病菌引起死亡若产仔箱不卫生,消毒不严格,初生仔畜易通过脐带感染某些致病菌而发病。感染仔畜腹腔出现脓性病变,最后转至败血死亡。因初生仔畜临床表现症状不易观察,往往在发现时仔畜已经出现死亡,因此,必须做好预防工作,产前搞好产仔箱卫生,严格消毒,包括垫草,并且垫草要求柔软、不易碎,避免划伤、刺伤仔畜。对感染仔畜可投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敏感药物进行治疗,注意要掌握好投药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