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地制宜确定深耕、深松或旋耕。对土壤实行大犁深耕或深松,均可疏松耕层,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改善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
对于水浇条件较差、或者播种时墒情较差的地块,建议采用小麦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技术。
(二)搞好耕翻后的耙耢镇压工作。耕翻后耙耢、镇压可使土壤细碎,消灭坷垃,上松下实,底墒充足。镇压2-3遍,以破碎土垡,耙碎土块,疏松表土,平整地面,上松下实,减少蒸发,抗旱保墒;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保证播种深度一致,出苗整齐健壮。
(三)按规格作畦。实行小麦畦田化栽培,有利于精细整地,能够保证播种深浅一致,浇水均匀,节省用水。畦的大小应因地制宜,要充分考虑农机农艺结合的要求,重点要考虑到下茬玉米种植的要求。一般地,水浇条件好的要尽量采用大畦,水浇条件差的可采用小畦。畦宽1.65~3米,畦埂40厘米左右。
上一篇: 马铃薯原产地属于哪里?
下一篇: 辣椒怎样施用催红素和矮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