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适宜的品种。选用冬性强、对低温反应迟钝、耐抽薹的优良品种。这是控制先期抽薹的重要措施。一般红皮洋葱比白皮洋葱未熟抽薹少。引种时,一般从高纬度向低纬度引种不易发生抽薹,但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引种则容易发生抽薹。
2.选择适当的播种期。适当的播种期是防止洋葱先期抽薹的最有效的措施。早播,冬前形成大苗,很容易通过春化,开春后抽薹率高。但播种太晚,幼苗过于细弱,降低抗寒能力,影响产量。我地适宜的播期在白露前后比较适宜。
3.播种密度要适宜:播种过稀,营养面积过大,苗期追肥过多,都会使秧苗生长过大,因此,要掌握适宜播种密度,一般亩用种量4~5公斤,一亩秧苗可移栽8~10亩地。
4.分级选苗、适时定植。定植时要认真选苗,对一些大苗要剔除,以防其通过春化而出现未熟抽薹。当然对一些小苗、弱苗、病苗也要去除,以防传染病害和影响产量。定植不要过早,以免低温度条件,刺激秧苗通过春化而出现未熟抽薹。
5.加强肥水管理。苗期氮肥不宜过多,否则秧苗生长过旺,遇到低温时容易通过春化而抽苔。立春以后又要及时追肥灌水,促进营养生长,防止营养生长不足,出现未熟抽苔。
6.适时摘除花序。如发现抽苔株,可人工摘除花序以免消耗养分,不要摘着葱管,以防雨水病菌侵入引起腐烂。
7.用激素控制抽薹。用0.25%的乙烯利或0.16%的青鲜素在幼苗期或花芽分化后进行喷洒,对抑制先期抽薹有一定作用。
答: 洋葱未熟先抽薹的原因
洋葱的生育周期(从播下种子到形成种子的一个生命周期):9月中下旬播种育苗,10月下旬至11月初露地定植以幼苗越冬,翌年春季3~4月返青生长,扩大叶、根同化吸收面积,进入5月,营养贮藏器官——鳞茎膨大充实形成葱头,6月初葱头收获完成营养生长阶段。作为留种的葱头,收获后先贮藏,待9月中下旬把种球栽到露地越冬,在漫长的冬季接受低温诱导通过春化,使种球内部多个叶芽分化为花芽,春季花薹抽出开花结子,完成生殖生长阶段。这两个不同的生长阶段,共同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一个完整生命周期。由上可以看出洋葱完成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需经历三个生长季,所以有人称它为三年生作物。如果单纯以采种为目的,可以进行跨跃式栽培,即不经过鳞茎膨大期,不形成葱头,可以直接从幼苗期进入抽薹、开花、结子期。此过程为生产中常采用的“小株采种”,全过程有两个生长季即可完成,但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越冬前幼苗需长得足够大,营养体能够充分接受低温诱导通过春化,因为洋葱属于“绿体春化”作物;二是外界要具有一定的低温环境,两者缺一不可。怎样才能使幼苗在越冬前长到能够具备低温诱导的自身条件,最简单的办法是提早育苗,越冬前让苗子长得大些、粗些。当前洋葱所出现的未熟先抽薹现象多数是由于育苗过早,越冬前苗子长得过快、过大,无意中误入了“小株采种”这条路径。
为什么有人明知道越冬前苗子过大易抽薹,但还要早播栽大苗呢?实践证明:葱头的大小与越冬前幼苗的大小呈显著正相关,大苗虽有抽薹风险,但未抽薹的株结的葱头大,产量高,不仅好卖,而且价更高。因此,一些人为了获得大葱头宁愿冒这个险。有人试验栽大苗,即使田间出现10%的抽薹株,剩余90%没抽薹的也可以长成大葱头。
洋葱未熟先抽薹应对办法
要选择冬性强不易抽薹的品种。冬性强弱品种间差异较大,从品种选择上解决洋葱未熟先抽薹问题是一条捷径。
不要盲目提早播种。每一个品种,其说明书上都会注明该品种在某一地区适宜的播期,以此作为参考依据。但也有人反映说:同样一个品种,去年和今年是同一时间播种的,为什么去年基本没发现抽薹的,而今年抽薹率却达到30%。究其原因:一是秋冬温暖尤其是暖冬日持续时间长,在越冬期间苗子仍可缓慢生长,造成苗子过大,达到接受低温诱导的标准;二是品种纯度下降,种性变劣,尤其是冬性变弱耐抽薹性下降。
苗床管理要促控结合。氮肥不要施用过多、水不要浇得过勤,否则苗子就会长得过快。
要想生产大个葱头可选择大小适中的苗子定植。田间管理的关键要放在春季气温回升洋葱返青后,肥水不能缺,要经常保持士壤湿润。
上一篇: 如何鉴别羊的年龄?
下一篇: 花生网斑病的症状、特点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