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小麦从出苗到越冬,生育特点是长根、长叶、长分蘖、完成春化阶段,生长中心是分蘖。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在保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 一、保证冬水冬肥保证冬灌适时,可改善土壤养分、水分状况,为麦苗返青和提高分蘖成穗率创造良好的条件。浇冬水要在平均气温7—8℃时开始,到5℃左右时结束,冬灌水量不宜过大,能浇透当天渗完为宜,忌大水漫灌。冬肥用量不宜过大,要因苗制宜,对于基本苗不足或早播的脱肥旺苗或未施足底肥的麦田,结合冬灌施肥,每667平方米追尿素5—10公斤,促使小麦早返青,巩固冬前分蘖,增加分蘖成穗率,使冬肥春用。麦田浇过冬水以后,易造成地表板结,出现裂缝,土壤水分易失,应及时松土,有利于破除板结,促进根系生长。盐碱地小麦,应做到雨后必锄,防止返盐危害麦苗。 二、覆盖秸秆技术要点:冬前在旱地小麦行间每亩撒施300~400千克麦糠、碎麦秸或其他植物性废弃物,既保墒,又防冻,腐烂后还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是旱地小麦抗旱、防冻、增产的有效措施,确保小麦带绿越冬。 三、壅土围根:在越冬前麦苗即将停止生长时,结合划锄,壅土围根,可以有效防止小麦越冬期受冻;冻害严重的年份效果尤为明显,一般可增产5%~10%。
选用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北部麦区),冬前搞好镇压,灌好封冻水。
上一篇: 恩诺沙星对支原体有特效吗?
下一篇: 西瓜“水脱“ 的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