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自身因素、营养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等四大因素。
(1)自身因素。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牛体质减弱,免疫功能下降,导致病原微生物容易侵入,因而导致牛病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体型与体质: 体质弱小的牛比体型健壮的牛更容易患病。遗传因素: 不同的牛品种和个体对不同的疾病具有不同的抗性和易感性。
(2)营养因素。生产无计划,没有分群、分阶段饲养管理:不按牛的品种、性别、年龄、强弱等分群饲养,常易导致牛的外伤性疾病,消化系统机能障碍等疾病的发生;饲料不能统一安排和长远计划,贮备不足,随意改动或忽然变换,使牛瘤胃的内环境经常处于变化状态,不利于微生物的高效繁殖和持续性发酵,常引起瘤胃积食、瘤胃驰缓等胃肠病和营养代谢病的发生。不按照饲养标准饲喂:不同生产目的,生理阶段的牛,对日粮的营养水平,精粗比例的要求也不一样,必须按照相应的饲养标准,进行配比,并在使用过程中做适当的调整。如果为了片面的追求增重、产量,而使精粗比例失调,则可导致瘤胃酸中毒、酮病等的发生。
(3)环境因素。季节:认为高温季节,牛食欲减退,机体抗病能力减弱,处于热应激状态下,随外界温度升高,牛感染各种病原菌的机会增加。卫生状况:较差的环境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场所,也是牛疾病感染的重要途径,因此,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防止细菌的繁殖是预防的关键。饲养密度要合理,保证正常通风,避免空气污浊。牛床设计要合理,大小合适,有足够的垫草,并及时更换。定时清理粪便,保持运动场干燥清洁,经常刷拭牛体,尤其要保持牛的后躯及尾部清洁。环境设施落后:牛舍要光照充足,通风良好,有的牛舍阴湿,运动场泥泞,牛只拥挤,粪便堆积,易使牛引发多种呼吸道疾病,蹄病和皮肤病的发生。各种牛每天都需要大量的饮水,以奶牛为例,每分泌1L奶汁需水4L。因此,凡有条件的牛场,都应设置自动饮水装置,以满足饮水量和饮用清洁无污染的水,保证牛体正常代谢,维持健康水平。外界应激:应激是指机体受到具有应激环境因素刺激所产生的应答反应,是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的表现。环境应激一般会改变牛的生理性能,降低牛对疾病的抵抗力,故可影响疾病出现的频率及严重性。如冷、热、拥挤、混群、断奶,限制采食,噪音和保定。这些应激因素在改变家畜的抗感染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生产上要特别重视热应激对牛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因为热应激不但使牛代谢机能异常,且使其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从而易感染疾病。应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如淋浴、通风、绿化、改变牧场环境等。另外,其它应激还有如妊娠、分娩、不良气候(包括严寒、酷暑等)、惊吓、饲料发霉变质等,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奶牛的正常生理机能,致使隐性乳房炎发病增多,因此,要尽量避免这些因素的发生,使牛生产保持在最佳的环境中。
(4)管理因素。牛场的免疫和消毒措施没有做到位:不严格执行消毒防疫制度:在传染病的防疫措施中,通过消毒杀灭病原菌或寄生虫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重要手段。另外,有计划的对健康牛群进行预防接种,可有效的抵抗相应的传染侵害。若不进行严格的消毒工作和相应的防疫措施,引发疾病流行,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可直接威胁到人的身体健康,对此,应有足够的认识。牛场、牛群管理不严格 :必须严防外伤和冻伤,如有发生必须及时处理,防止不必要的感染。育成牛中如有偷吮乳头恶癖的,应从牛群中挑出或带笼头。对新调入的牛,要隔离观察,确定为无任何疾病的才能合群。应及时隔离病牛,同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牛只经过的门要有足够的宽度,地面和牛床不应光滑,且哄赶时要慢,避免拥挤和滑倒。水槽和饲槽要有足够宽度,尽量避免牛群抢水抢料。生产中应尽量减少转群。没有定期驱虫:驱虫对于增强牛群体质,预防或减少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每年春、秋两季各进行1次全群驱虫。驱虫前应做好虫卵的检查,弄清牛群寄生虫的种类和危害程度,有的放矢,选择驱虫药。如不定期驱虫,会使牛群消瘦,影响牛生长发育或生产性能下降,严重的会暴发寄生虫病。疾病治疗不及时,导致继发性疾病:如结核病、布氏杆菌病、乳头外伤、流感、胎衣不下、子宫内膜炎、产后败血症等,对此类疾病应严加预防和治疗。
上一篇: 木瓜形状弯曲怎样防
下一篇: 蔬菜缺硼有哪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