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家禽养殖 > > 怎样防治鸭棘口吸虫病?

怎样防治鸭棘口吸虫病?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棘口吸虫病为棘口科的多种吸虫寄生于鸭的肠道(盲肠、小肠、直肠和泄殖腔)内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1.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特点 淡水螺为棘口类(科)吸虫的生活发育过程中的中间宿主。鸭感染棘口类吸虫系吞食吞有棘口类吸虫囊蚴的螺类、蝌蚪和鱼类。鸭终年可受感染,但以6~8月为感染高峰季节。其他家禽的多种野禽亦可感染。 (2)主要症状 鸭轻度感染则症状不明显,严重感染则可见鸭食欲不振,甚至拒食,拉稀,粪中带血。成年鸭体重下降,母鸭产蛋减少。雏鸭严重感染时,生长停滞、贫血、消瘦,最后因极度衰弱而死亡。 (3)剖检变化 常见虫体吸附在小肠、盲肠或直肠壁上,虫体新鲜时呈淡红色,桉树叶状,长7.6~12.6毫米,宽1.26~1.6毫米。吸着部的肠黏膜呈点状或块状出血,虫体寄生的肠段黏膜充血,肠腔内积聚多量红黄色的黏液。 病鸭生前可采集粪便用水洗沉淀法检查虫卵;死后采用肠道局部解剖法,发现多量虫体和病变即可确诊。 2.防治 对病鸭可采用下列药物驱虫: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25毫克,1次喂服;或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毫克,1次喂服;或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1次口服。 本病的预防主要是防止感染需避免鸭吞食含有囊蚴的贝类、蝌蚪和鱼类。放养雏鸭的池塘,应先杀灭中间宿主。病鸭粪先进行堆肥发酵及无害化处理,才能拖入水田中,以避免病原散播。对放牧鸭群可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半月进行1次预防性驱虫。

发生鸭棘口吸虫病,对病鸭可采用下列药物驱虫: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25毫克,1次喂服;或吡喹酮按每千克体重用药10毫克,1次喂服;或氯硝柳胺按每千克体重100~150毫克,1次口服。

该病的预防主要是防止感染需避免鸭吞食含有囊蚴的贝类、蝌蚪和鱼类。放养雏鸭的池塘,应先杀灭中间宿主。病鸭粪先进行堆肥发酵及无害化处理,才能拖入水田中,以避免病原散播。对放牧鸭群可用丙硫咪唑按每千克体重10毫克,每半月进行1次预防性驱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