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要从营养生长过度到生殖生长,必须经过两个发育阶段,即春化阶段和光照阶段。
小麦种子萌发后,便可进入春化阶段的发育。其特点是在所需要的综合条件中必须有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的低温,否则就不能通过春化阶段,永远停留在分蘖状态。根据小麦通过春化阶段所需温度高低和时间长短,可把小麦品种分为冬性、弱(半)冬性和春性三种基本类型。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需0~3℃的低温,35天以上才能完成春化作用。半冬性品种:需0~8℃的低温,15~35天以上才能完成春化作用。
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后,小麦的抗寒性减弱。
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极为敏感。春化阶段适宜温度在0~3℃,需经历35天以上,才能通过春化阶段的品种,为强冬性品种。没有经过春化阶段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
半冬性品种:对温度要求介于冬性和春性之间。在0~8℃条件下,经过15~35天,可以通过春化阶段。没有经过春化的种子在春季播种不能抽穗或延迟抽穗,抽穗不整齐,产量很低。
春性品种:通过春化阶段时对温度要求范围较宽,经历时间也较短。需5~20℃的低温,经过15天的时间可以通过春化阶段。
所谓冬性、春性,指的是小麦品种春化阶段发育的特性,而冬麦、春麦指的是播种期。生产上说的春小麦指的是春季播种的品种;冬小麦指的是秋季播种、在生育期间经过冬季的小麦。黄淮麦区的冬小麦多是半冬性品种,北部冬麦区的冬小麦都是冬性品种。也就是说,我地种植的基本都是半冬性品种。
小麦的春性、半冬性、冬性是根据品种的温光发育特性来划分的。?xml:namespace>
上一篇: 如何合理选用微生物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