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养的饲养管理同平养大致相同,不同之处是:1、满足营养要求一般在蛋白质、能量满足的水平基础上,更要重视微量元素、必需氨基酸、维生素、氯化胆碱等营养成分要比推荐标准营养水平适当有5% ~ 10%的提高,稍降低一些能量,这样笼养肉种鸡的营养需要才能满足。2、人工授精操作人员操作熟练笼养鸡成败的关键是人工授精,必须严格培训操作人员。因为操作不当,不仅使受精率低,而且还可伤害到种公鸡和种母鸡,使种公鸡减弱性反射、降低精液品质,种母鸡产蛋率下降。3、夏季注意防暑笼养会加大饲养密度,尤其是在产蛋期,肉种鸡体重大,产热量多。因此,在高温季节,笼养鸡产蛋鸡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降温。
注意鸡群神经质和笼养鸡疲劳症神经质(也叫歇斯底里症,俗称炸群),此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遗传有关。发作前无任何预兆,鸡群突然无目的地乱飞乱撞,惊恐怪叫,经常导致身体撞伤、内脏出血、翅膀及腿折断、死亡,产蛋量急剧下降甚至停产,有惨重损失。本病在笼养时有较高发生率,高产鸡在高峰期特别易发。控制此病要加强管理,一些不常见的动物物体,异常的颜色、声音,都可能成为诱因。笼养鸡疲劳症是现代蛋鸡(包括种鸡)最重要的骨骼疾病。这种病过去平养时很少见,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笼养产蛋鸡的骨骼结构疏松脆弱,引起瘫痪与骨折。发病率在单笼(一笼一只)比一笼养更高些,这似乎是单笼的活动量更小的原因。过去,发病严重的鸡群每月有超过3%的鸡损失,现在已有很少的损失了。本病的症状是最初见病鸡瘫痪在笼中,常有良好精神,但后期沉郁和死于脱水(如果及时从笼内将瘫痪病鸡移出,放在地面上,使其能吃料和饮水,则病鸡常在4 ~7天能恢复)。解剖尸体时,瘫痪或死亡的骨骼容易断裂。腿骨、翼骨和胸椎可见骨折。胸骨常变形,肋骨特征性地向内弯曲,在胸骨和椎骨的结合部位发生。肋骨变形与胸骨的骨折和胸椎骨折有关。近期的研究认为,本病主要与笼养鸡所处的特定环境条件有关,同时在饲粮中磷、钙或维生素D3不足,特别是可利用磷不足时也易引起本病。曾有试验表明,同样在饲粮中仅补充0.05% ~ 0.1%磷(可利用磷),平养的鸡有2.8% ~ 4. 2%死亡率,而笼养鸡的高达30% ~ 55%。而且饲料中磷含量不足,使笼养鸡死亡率的增高比产蛋量的下降有更大影响。由于笼养鸡疲劳症在产蛋高峰期(主要在蛋用型鸡)和产蛋初期(肉用种鸡)发生较多,应把预防本病的重点放在产蛋前期和高峰期,使饲料中钙和维生素D充足,可利用磷保持在0.40%为宜。
上一篇: 冬季孕牛流产怎样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