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煤霉病在豇豆收获前发病最重,主害叶片,引起落叶,病斑初起为不明显的近圆形黄绿色斑,继而黄绿斑中出现由少到多、叶两面生的紫褐色或紫红色小点,后扩大为近圆形或受较大叶脉限制而呈不整形的紫褐色或褐色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春季,环境条件适宜时,在菌丝体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
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2)实行3年以上轮作。(3)采用高垄深沟栽植,结合整地每亩施生石灰100~150公斤。(4)发病初期用96%“天达恶霉灵”粉剂30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60%琥??乙膦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百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6%敌磺??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7%多宁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喷淋根部。症状全株枯萎,剖开病株茎基部和根部,可见
豇豆定植后:一是加强除草,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三是加强田间管理,如排湿等。
1、选用优良品种豇豆品种类型很多,要根据气候条件、栽培习惯、种植季节、市场要求选用适当的品种。春季栽培的主要品种凤豇555、豇豆特早30、之豇翠绿、之豇90、之豇特长80、早丰60等。2、播种育苗春季豇豆一般采用育苗移栽,不仅可适当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还可提早播种、提早收获,并延长采收时间。2.1播种期大棚栽培播种期为2月下旬,小拱棚为3月
发病原因有哪些?一、豇豆花叶病发病症状:花叶病是一种全株显症的病害,染病植株从上部叶最先显症,出现浓绿、淡绿相间的花叶或斑驳症状,严重的叶片皱缩畸型(右图)。病株生长衰弱,节间缩短,全株矮化。病株开花时花器畸形,花稀少,结荚少,豆荚呈鼠尾状,籽粒不充实,有时还可以出现褐色坏死斑纹。二、豇豆花叶病病原:豇豆花叶病是由多种病毒侵染引起
1、从无病植株所结的饱满豆荚选留种子。2、加强控病栽培管理:清除田边野生杂草寄主,增施优质有机肥,及时追肥。干旱季节勤浇水防止土壤缺水,使植株长势壮旺,提高抗、耐病力。3、早期治蚜:为预防蚜虫田间传播病毒,从幼苗期开始就要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剂1000~15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乳剂3000倍液喷布。4、幼苗期开始可喷施一些营养增抗剂如百富农8
一、温度不适引起的落花落荚。豇豆是喜温耐热的作物,尤其是对低温反映敏感,低于10℃以下生长受阻,5℃以下受害。植株生长最适温度在20℃-28℃之间,也可在短期内适应30℃-40℃的高温。开花结荚最适温度为25℃-28℃,高于35℃以上结荚能力下降,在持续高温的环境下易造成落花落荚。二、旱涝不均引起的落花落荚。豇豆在初花期对水分特别敏感,水分过大,极
豇豆种子以在35℃时,发芽率和发芽势最好。
豇豆枯萎病连作及土壤潮湿地发病重;土壤疏松、偏碱,发病轻。是土传病害,病菌从根部伤口侵入,病株叶片自下而上变黄,易脱落,根颈部有时产生裂痕,最后整株萎蔫、枯死,剖视病株茎基和根部,内部维管柬组织变褐,严重的外部变黑褐色,根部腐烂。湿度大时病部表面产生粉红色霉层。下面是豇豆枯萎病的防治方法:1、与非豆类蔬菜实行3年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
长豇豆播种后,约经60天(春播)或40天(夏播)开始采收嫩荚,而开花后约经7~12天,荚充分长成,组织柔嫩,种子刚刚显露时应及时采收,质柔嫩。产量高。豇豆每花序有两对以上花芽,通常只结一对豆荚。如肥水充足,及时采收和不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时,可使一部分花序多开花结荚,这样可以提高结荚率,增加产量,采摘初期每隔4~5天采一次,盛果期每隔1~2天采一次,
一、危害特点:幼虫3龄前把叶片吃成网孔状,4龄后咬断幼苗嫩茎。小地老虎发生时经常造成缺苗断垄和大量植株死亡,所以它是危害豇豆幼苗的主要害虫。小地老虎一年可发生数代,以蛹或老熟幼虫在土中越冬。3月下旬开始发生,4月中下句为产卵盛期,第1代幼虫发生盛期为5月上中旬。成虫有趋光性和趋酸甜味特点,黄昏至午夜最活跃。1-2龄幼虫大多数集中在心叶或嫩叶
(1)选择排灌条件较好的地块,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与白菜、菠菜、葱蒜类作物轮作。(2)选用抗病品种,进行种子处理。播前用福尔马林200倍浸泡30分钟,或用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液浸泡2-4小时,再用清水洗净,或用55℃温水浸种10分钟,防治细菌性疫病。(3)适时播种,合理密植。(4)科学肥水管理,及时防治病、虫、草害,增加植株抗性。
科学防治豇豆锈病综合措施1、实行轮作。与非豆科蔬菜轮作。2、因地制宜,选用抗病虫品种。3、合理密植,通风透光。4、科学施肥,增施磷钾肥。5、高畦栽培,清洁田园等。6、发病初期可喷20%三唑酮可湿性粉剂50克,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30-40克,对水45千克喷雾,
一、提倡轮作换茬和用微生物菌剂灌根的办法预防已多年种植豇豆的大棚,最好与白菜或葱蒜类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没有条件轮作的,在豇豆出土后,苗长到5-10厘米时,每亩地用复合微生物肥料3公斤按100倍液灌根,预防效果十分理想。由于多数农民采取套种豇豆,不便于在土壤中大面积使用土壤处理剂,所以建议大家还是采用复合微生物肥料灌根的办法,提前进行预
豇豆白绢病,在染病初期病株呈水渍状褐色斑,后扩展绕茎1周,生出白色绢丝状菌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呈辐射状延伸,病健部分界明显,病部以上叶片很快萎蔫、叶色变黄,最后根颈部褐腐全株枯死。田间识别本病主要为害茎基部,皮层呈水渍状腐烂,褐色,无明显边缘,斑面上生白色绢丝状菌丝及初呈白色后变为褐色的菜籽状菌核。后期病部环绕茎基部一周后,地上部叶
病毒喜高温干旱的环境,适宜发育温度范围15~38℃,发病最适条件为温度20~35℃,相对湿度80%以下。发病潜育期10~15天,遇持续高温干旱天气或蚜虫发生重,易使病害发生与流行。
缺钼、硼元素。补施钼硼肥。
一般环境下,作物着花时最好不要浇水,除非泥土干旱倒霉于作物的正常生长,即便浇水也要浇小水,切忌洪流。着花期浇洪流,很可能会由于泥土温度降落幅度较大刺激根系的代谢能力,进而影响着花,甚至造成落花。此时,应该增强生根养根,锄划地表散墒;叶面喷施优质硼钙肥,促进花器的形成和发育,这样,一方面根系恢复正常生长,代谢趋于正常;另一方面,通过
空气湿度在100%时极易发病;温度低于13℃,湿度低于95%,此病可得到控制。因此,在冷凉多湿、多雾、露水重时此病重。地势低洼、种植过密、土质粘重、排水不良均可促使此病发生。
(1)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2)及时深翻,覆盖地膜,防止菌核萌发出土。对已出土的子囊盘要及时铲除,严防蔓延。(3)进行土壤消毒。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40%五氯硝基苯,每平方米10克,拌细干土1公斤,撒在土表,或耙入土中。然后播种;也可选用40%福尔马林每平方米用药20~30毫升加水2.5~3升,均匀喷洒于土面上,充分拌匀后堆置,用潮湿的草帘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