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异交率在15%左右。
“土是本、肥是劲、水是命”,这说明棉花播种前搞好整地施肥造墒的重要性.一般要求棉花播种前15天左右及时进行整地施肥造墒.每亩施有机肥6000—8000斤,三元复合肥100斤,锌肥2—4斤,硼肥2斤,黄萎病发生地块要增施钾肥每亩硫酸钾20—30斤.生产实践证明,增施钾肥,黄萎病发病株率明显低于不施钾肥的.施肥后,及时耕翻整地,要把地整的无明暗坷垃上暄下实、平整无洼地
0级:健株,茎秆木质部无病变症状。1级:茎秆木质部病变褐色部分占棉株高度25%以下。2级: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棉株高度26%~50%。3级: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棉株高度51%~75%。4级:茎秆木质部病变部分占棉株高度76%~100%。
向日葵对钾肥的需要非常突出,比蓖麻、亚麻和芥菜多2倍以上,如每形成50kg种子,向日葵需氮化钾9.3kg;蓖麻需2.9kg;亚麻需2.8kg;芥菜需2.7kg。不施钾肥,既降低籽实产量,又使茎秆变细,引起倒状。向日葵氮磷混施及施氮、磷、钾全肥比单施氮肥增产更为明显。向日葵对微量元素虽需要不多,但也必不可少。合理施肥能促进向日葵有效利用水分。
选用品种突出一个“抗”字: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可有效控制病害程度,是防病最为关键的一个基础因素。在这方面,建议广大棉农在自己周边棉农的实际种植中寻找抗病性强的品种,千万不要轻信那些只知道“为了自己多卖种子多赚钱”的“托儿”的谎言。只有选用一个广大棉农在实际种植中认可的抗病性强的品种,才能保证棉花少发病、少用药。田间管理突出一个“强”
棉花分春播棉花、夏播棉花.春播棉花一般在谷雨前后,即4月中下旬播种,夏播棉花一般接小麦茬或在小麦行中套种,播种期为5月下旬6月上旬.采摘期都在8月下旬开始至10月上中旬.
棉粉虱又叫烟粉虱、甘薯粉虱,俗称“小白蛾子”,属同翅目,粉虱科,小粉虱属。防治技术措施:(1)黄板诱杀。利用废旧的纤维板或硬纸板,裁成1×0.2m2长条,用油漆涂为橙黄色,再涂上一层粘油(可使用10号机油加少许黄油调匀),每667m2设置32-34块,置于行间与植株高度相同,当粉虱粘满板面时,需及时重涂粘油,一般7—10天重涂1次。(2)药剂防治。选用10%
棉花籽具有坚硬的外壳,壳外有短绒,壳与仁之间具有空气层,所以有良好的抗潮抗压性能,且其散落性小,导热性低,所以有条件进行露天储存。露天储存应选好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方。棉花种子是有生命的有机体,贮藏条件的优劣和贮藏期间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种子的质量。现针对影响种子贮藏的因素,总结了棉花安全贮藏的技术措施。一、影响棉种贮藏的因素1.
(1)单位面积的总铃数。单位面积总铃数是株数和单株成铃数的乘积。然而两者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单位面积的株数越多则单株成铃数就较少,所以争取最高总铃数必须始两者协调。单位面积的总铃数通常表现为构成棉花产量的主导因素,它们的变化幅度很大。高产田通常每亩总铃数达8-9万个,低产田通常为2-3万个。影响总铃数的因素有种植密度与配置、土壤肥力和水分等
打顶心可消除棉花顶端生长优势,调节体内水分养分等物质的运输方向,使较多的养分供生殖器官生长减少无效果枝对水肥的徒耗促进棉株早结铃、多结铃、减少脱落,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
棉田遇涝如何及时防治?请教了!夏季雨水较多应及时关注天气情况,在持续阴雨天来临前及早做好排水工作,深挖沟渠,及时排水,减少棉花受淹时间。暴雨过后及时扶起倒伏棉苗,清洗叶片上的污泥,以利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植株生长。棉田排水后土壤板结严重,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结合中耕喷施新高脂膜保温保墒,减少水分蒸发。棉田经过水淹,土壤养分大量流失
棉花是什么科植物棉花,是锦葵科棉属植物的种子纤维,原产于亚热带。植株灌木状,在热带地区栽培可长到6米高,一般为1到2米。花朵乳白色,开花后不久转成深红色然后凋谢,留下绿色小型的蒴果,称为棉铃。棉铃内有棉籽,棉籽上的茸毛从棉籽表皮长出,塞满棉铃内部,棉铃成熟时裂开,露出柔软的纤维。纤维白色或白中带黄,长约2至4厘米,含纤维素约87~90%。
棉花在盛花期后35—40天喷1500—2000mg/kg药液,使棉铃早熟早吐絮,减少霜后花,提高棉花衣分及品级。正确掌握施药的适宜时期喷施乙烯利的效果如何,与温度密切相关。因乙烯利必须在气温20℃以上时,才能分解释放乙烯。所以棉田喷药后,要求日最高气温在20℃以上的时间能有15天左右,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据这一原则,我国北方棉区喷药时间,主要参考降霜期
棉花是一种主要的经济作物,生育期较长,易受各种灾害的影响,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涝灾,旱灾,风灾和雹灾等。这些灾害对棉花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有时甚至会造成大面积的绝收。生产上采取相应的抗灾补救技术措施,减轻棉花产量的损失,有着重要意义。棉花的风灾主要是台风。台风是棉花生长季节中常发生的气象灾害,台风的出现会造成棉花大面积的倒伏和机械损伤
棉花三种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棉花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是黄萎病、盲椿象和棉蚜,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黄萎病:预防是关键黄萎病因发生迅速、损失严重、防治困难等特点,被称为棉花癌症。防治该病应以加强田间管理为主,通过选用抗耐病品种、施足底肥、早揭膜、早炼苗、早培管等措施提高棉苗抗病能力,同时做好预防性用药,及时控制病情,特别是雨后要立即用药,
棉花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方案根据棉花的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实施绿色防控技术,主要采取灯光诱杀+物理及化学处理等技术。1.棉花播种前。选择高质量的抗虫棉品种。示范区内全部推广种植抗虫棉品种。2.棉花播种期。灯光诱集+药剂拌种。播种期每50亩安装一盏黑光灯,诱杀地下害虫,再通过杀虫杀菌剂拌种,预防苗期病虫害。3.棉花苗期。灯光诱杀技术+科学用药等技术
1、播种期:实际播种的日期。2、出苗期:一般以幼苗子叶出土展平为出苗标准,棉田出苗株数达50%时为出苗期。3、现蕾期:当棉花幼蕾(俗称“三角苞”)长达3毫米时为现蕾标准。当棉田棉株开始有幼蕾出现时为见蕾期;有10%的棉株现蕾时为始蕾期;有50%的棉株现蕾时为现蕾期;当50%的棉株出现5台果枝时为盛蕾期。4、开花期:当棉田有棉株开花的日期为见花期;有
棉花从现蕾到开花这一段时期称为蕾期。此期的生长状况如何,对产量影响很大。在栽培上,棉花蕾期应实现稳长。因为稳长的棉花,植株挺健,枝叶生长正常,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光能利用率高,各部位的叶片均能制造和积累较多的养分,供蕾铃生长。如果蕾期生长不稳,枝叶生长过旺,田间隐蔽,早蕾就会脱落,落蕾后营养物质用于徒长枝叶,这样蕾就更容易脱落,从
由于“三丝”具有与棉纤维同样轻、细、小的特点,纺纱时难以清除,往往被包卷或附着在纱条上,使条干不均匀,棉纱的棉结和杂质粒数增加,强力下降;织布时,断头率增加,布面质量下降,生产效率降低;染色时,因着色不同,印染效果不理想,影响外观。
对出现的病株,用12.5%速效多菌灵水杨酸(治萎灵)对水50倍穴施,也可在苗期或发病初期灌根;还可每公顷用多菌灵75千克或甲基硫菌灵180~300千克,加细土750~1500千克混匀,撒施于田间或播种沟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