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采收期按食用部分而异。食用嫩梢者于具有8~10片叶(16~30厘米)时开始分次采收。冬季低温每隔7~10天采收1次。春暖后,可隔2~3天收1次,每公顷产嫩梢4500~6000千克。采收嫩荚者于花谢后8~10天豆荚停止生长,种子开始发育时采收,此时仍为深绿色或开始变为浅绿色,豆粒长到饱满时为宜。采收过早,豆荚过小产量低;采收过迟,豆粒淀粉增多,豆荚纤维增
青豌豆开花后18--20天收获。干豌豆在70--80%豆荚成熟时收获
~答:在长期未种植草豌豆的地块,为提高产量水平,播种时应接种根瘤菌。其方法有两种:一是从上年种过草豌豆的田块中取其表土,均匀撒在要种植草豌豆的田块里;二是选无病、根瘤菌多的植株,将其根瘤洗净,在30℃以上的暗室中干燥,然后捣碎,播种时用水浸湿,与种子拌匀播种。在长期未种植草豌豆的地块,为提高产量水平,播种时应接种根瘤菌。其方法有两种:
豌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部。叶片染病初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细小圆形赤褐色肿斑,破裂后散出暗褐色粉末,后期又在病部生出暗褐色隆起斑,纵裂后露出黑色粉质物。茎部染病后,病症与叶片相似。
豌豆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褐纹病等,虫害主要有黑潜蝇、潜叶蝇等。
豌豆从播种到成熟的全过程可分为出苗期、分枝期、孕蕾期、开花结荚期和灌浆成熟期等。其中孕蕾期、开花结荚期较长,孕蕾、开花、结荚同步进行。
豌豆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部。叶片染病初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细小圆形赤褐色肿斑,破裂后散出暗褐色粉末,后期又在病部生出暗褐色隆起斑,纵裂后露出黑色粉质物。茎部染病后,病症与叶片相似。
防治豌豆黄顶病常用的有效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2)早期发现并拔除病株。(3)及时全面喷药杀蚜。可选用20丸高氯·马乳油2000倍液,或50%抗蚜威乳油2000倍液,50%辟蚜雾可湿性粉刺2500倍液、2.5%功夫乳油3000~4000倍液,5%来福灵乳油3000倍液。上述药剂注意轮用与混用。隔7~10天1次,连喷2~3次,尽可能大面积联防,杀蚜防病效果才明显。
一、需肥特点。豌豆营养生长阶段,生长量小,养分吸收也少,到了开花、坐荚以后,生长量迅速增大,养分吸收量也大幅增加,豌豆一生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最少。豌豆的根瘤虽能固定土壤及空气中的氮素,但仍需依赖土壤供氮或施氮肥补充。施用氮肥要经常考虑根瘤的供氮状况,在生育初期,如施氮过多,会使根瘤形成延迟,并引起茎
在豌豆刚出现花蕾时、刚开花时、刚出现豆荚时、豆荚开始膨大时,各喷洒一次1500倍4.5%高效氯氰菊酯水溶液,或1500倍2.5%溴氰菊酯水溶液,或1500倍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溶液,或1500倍3.2%阿维菌素水溶液。要均匀喷湿所有的茎叶、花蕾、花朵和豆荚、以开始有水珠往下滴为宜。此外,如果在豌豆采收高峰期发现豆荚螟发生为害严重,则可用25-30倍干燥纯正的草木灰浸
豌豆枯萎病属弱寄生性一环境主导作用发生型病害,病原寄生性不强,寄主植物由于受到不利环境条件的影响,其生理生化代谢受到干扰和破坏,致原有的抗性减小而感病。外界条件变化对其发生有明显的作用,在适宜的条件下,病害不会发生,只有在低温、湿度过大,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才会发病。在低温、湿度过大,持续时间长的情况下才会发病。只有在低温、湿度过大
防治方法:选用无病种子。种子消毒,与非豆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采用高畦或地膜覆盖栽培方法。发病初期,及时摘除病叶或拔除病株。彻底清除田间病残体。防止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种子播前进行消毒,先把种子浸入冷水中5小时后,再用温水50℃浸种子5分钟,然后捞出播种。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喷30﹪绿得宝悬乳剂800倍液、或65%盛蓝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
豌豆营养生长阶段,生长量小,养分吸收也少,到了开花、坐荚以后,生长量迅速增大,养分吸收量也大幅增加,豌豆一生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最少。豌豆的根瘤虽能固定土壤及空气中的氮素,但仍需依赖土壤供氮或施氮肥补充。施用氮肥要经常考虑根瘤的供氮状况,在生育初期,如施氮过多,会使根瘤形成延迟,并引起茎叶生长过于茂盛
豌豆褐纹病的农业防治措施:(1)与非豆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2)选用无病种子或进行温汤浸种,先把种子置于冷水中预浸4~5小时,再移入50℃温水中浸5分钟后,放入冷水中冷却、凉干,播种。(3)选择高燥地块种植。适当密植,增施钾肥。
发病初期喷洒78%波锰锌(科博)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硫(好光景)悬浮剂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桑瓦特)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豌豆生长期适温12~16℃
开花后12~14天,荚果未充分伸长时开始采收嫩荚上市,此时籽粒尚小,市场价格最高;当从荚壳外面可以明显看出种子压痕时采收,产量会提高些,但是品质同时下降,荚皮纤维化程度也提高,市场价格就会显著降低。为适应消费要求,做到优质优价,收获的最理想时期应在荚壳表面明显看到压痕之前。手工采摘是最普遍的收获方式,秋播区一般采收4~5次,春播区一般采收2
青豌豆营养丰富,尤其是蛋白质等成分含量高,其风味独特,受到城镇居民的普遍喜爱。为了延长供应期,可采取速冻和脱水加工的方法。青豌豆速冻收获青荚后立即脱粒冷藏。事前将青豌豆经过精细清选和分级,接着在93℃热水中漂洗90秒钟后立即进行冷却,然后将豌豆再次清洗并进行冷冻处理。有条件的也可以使用FLO冷冻器冷冻。其原理是用―37℃气温将豌豆带动,顺着
豌豆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褐纹病等。
青豌豆粒是食用豆类中最普遍的籽粒蔬菜,通常宜在开花后18~20天开始采收。我国用于家庭做菜用的青豌豆,都是手工采摘的。一般早熟矮生品种可分1~2次采收,中晚熟蔓生品种分2~3次采收,也可在适当时期将豌豆连棵拔起,然后择下上面所有的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青豌豆主产区,用于速冻和制罐头时,往往采用机械收获和脱粒,茎蔓则机割碾碎后翻入地下。脱下的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