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褐斑病、白粉病、褐纹病等。
青豌豆粒是食用豆类中最普遍的籽粒蔬菜,通常宜在开花后18~20天开始采收。我国用于家庭做菜用的青豌豆,都是手工采摘的。一般早熟矮生品种可分1~2次采收,中晚熟蔓生品种分2~3次采收,也可在适当时期将豌豆连棵拔起,然后择下上面所有的荚。在欧、美发达国家的青豌豆主产区,用于速冻和制罐头时,往往采用机械收获和脱粒,茎蔓则机割碾碎后翻入地下。脱下的青
豌豆白粉病:分生孢子桶形至柱形,无色,单胞,大小、25.4~38.1×12.7~17.8(um)。子囊壳暗褐色,扁球形,直径92~120um,壁细胞不规则,多角形,直径7.1~20.3um。附属丝丝状,12~34根,为子囊壳的1~3倍。子囊5~8个,卵形,大小55.9~76.2×35.6~43.2(um),子囊孢子3~5个,卵形,带黄色,大小20.3~25.4×12.7~15.2(um)。分生孢子桶形至柱形,无色,单胞,大小、25
豌豆苗的可食部位是嫩梢和嫩叶,其营养丰富,味清香、质柔嫩、滑润适口,是一种经济效益高、发展前途广的蔬菜。其常年培育方法如下:1.选地。豌豆苗根较深,较耐旱,不耐湿。宜选择近3~4年未种过豆科作物、地势较高、排灌方便、肥沃、疏松、中性至微碱性的土壤种植。2.适时播种。豌豆苗耐寒不耐热,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18~20℃。除夏季外,可常年栽培。南方
①田间防治掌握在成虫产卵盛期(常与豌豆结荚盛期相吻合)及幼虫孵化盛期喷药防治产卵的成虫和初孵幼虫,药剂可选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或0.6%灭虫灵1000~1500倍液,或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90%万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等,并尽量使每个豆荚均匀着药以提高防治效果。②豌豆脱粒后,立即曝晒5~6天,可杀死豆粒内幼虫90%以上。③当豌豆量
豌豆播前应如何进行种子处理?豌豆种子在播前要精选,剔除病、虫、破碎粒、小粒、秕粒及混杂粒、异色粒等,以减少病虫侵染的可能性,提高种子整齐度,确保出苗整齐一致。量少时可采用手工选粒,量大时应筛选或用30%的盐水选种。还可采取干燥器空气温热处理种子,处理温度为30~35℃。通过温热处理可使种子完成后熟过程,结束休眠期,降低种子含水量,发芽势可
答:在长期未种植草豌豆的地块,为提高产量水平,播种时应接种根瘤菌。其方法有两种:一是从上年种过草豌豆的田块中取其表土,均匀撒在要种植草豌豆的田块里;二是选无病、根瘤菌多的植株,将其根瘤洗净,在30℃以上的暗室中干燥,然后捣碎,播种时用水浸湿,与种子拌匀播种。
①选择优良品种,如85-1软荚、大荚荷兰豆、小青荚等,适时播种。在选择优良品种的同时,掌握好播期,使荷兰豆结荚盛期赶在高温干旱来临之前,可减少落花落荚。②开花前一般不浇水,出齐苗或定植缓苗后浅中耕松土保墒,增加土壤透气性,促进根系发育,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开花后至结荚期,保持土壤湿润,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达到平衡,减少落花落荚现象。③调
菜豌豆死苗的原因:菜豌豆种子巿场多、乱、杂,很多易感病的品种没有经过试验流入巿场。周年均种有菜豌豆,无法打断病虫害的侵染循环。菜豌豆秸秆乱堆乱放,不及时处理。轮作年限短,土壤带菌。地下水位高,排灌不便。播种过浅或浇水、施肥把土壤冲走,不及时盖土,造成种子外露,出苗后晒死。搭架上线人为松动根系以及搭架上线后植株生长到一定高度被风吹动
(1)适时播种,南方防止冬前发病,减少病原基数,生育后期避过锈病盛发期。(2)选用早熟品种,在锈病大发生前收获。(3)合理密植,及时开沟排水,及时整枝,降低田间湿度。(4)不种夏播豌豆或早豌豆,减少豌豆冬春菌源,冬播时清水洗种也可减轻发病。
豌豆褐纹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和豆荚。
防治方法:(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2)实行轮作,碗豆根糸分泌物对翌年植株根瘤活动及根糸生长有影响,故忌连作。(3)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措施,如合理密植、清沟排渍、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4)抓住碗豆第一次发病时或病害始发期喷洒5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唏唑醇2000倍液。隔10—15天1次,连续防治3—4次。
豌豆褐斑病是豌豆主要病害,多雨潮湿地区为害严重,主要为害叶片、茎和荚,可引起茎叶枯死。叶片被害,先出现水渍状的小点,逐渐发展为浅褐色至黑褐色圆形病斑,病斑处有轮纹,斑面有针头大小的黑色小点。茎被害,产生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稍凹陷。豆荚被害,出现浅褐色至黑褐色,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稍凹陷,斑面上也产生针头大小的小黑点
豌豆的别称有:青豆、麦豌豆、寒豆、麦豆、雪豆、毕豆、麻累等。
豌豆营养生长阶段,生长量小,养分吸收也少,到了开花、坐荚以后,生长量迅速增大,养分吸收量也大幅增加。豌豆一生中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量以氮素最多,钾次之,磷最少。自出苗期到始花期,氮的吸收量占一生总吸收量的40%,开花期占59%,终花期至成熟占1%;磷的吸收分别为30%、36%、34%;钾的吸收分别为60%、23%、17%。豌豆的根瘤虽能固定土壤及空气中的氮
1、春季栽培长江中下游地区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高温来临前收获;东北地区春播夏收,一般4~5月份播种。2、秋季栽培宜选择早熟品种,于9月初播种,11月下旬寒潮来临之前采收完毕。
豌豆是一种重要的倒茬作物,除单作外,豌豆还常用于轮作、间作套种。(1)轮作:秋播区常见的方式如下:第一年:豌豆(蚕豆或绿肥)—早稻—晚稻(或单季稻);第二年:大(小麦)—早稻—晚稻(或单季稻);第三年:油菜—早稻—晚稻(或单季稻)。春播区轮作方式主要有:豌豆—玉米—玉米,豌豆—油菜—春麦,豌豆—春麦—马铃薯,豌豆—大麦—玉
蔷薇目Rosales豌豆为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原始花被亚纲、蔷薇目、蔷薇亚目、豆科、蝶形花亚科、野豌豆族、豌豆属、蝶形花亚属、豌豆种。
春播豌豆出苗后,宜浅松土数次,以提高地温促根生长,使叶片肥厚;秋冬播种豌豆,越冬前须进行一次培土,以保温防冻,次年春雨松土除草。现蕾开花时开始浇小水,干旱时可提前浇水。同时结合浇水每亩追施速效氮肥10千克或浇人粪尿500~1000千克,加速营养生长,促进分枝,随后松土保墒,待基部荚果已坐住,浇水量可稍大,并追施磷、钾肥。每亩可用20~30千克复
1.施肥豌豆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生长期间需供应较多的氮素。每生产100kg豌豆干籽粒需吸收氮约3.1kg,磷约0.9kg,钾约2.9kg。所需氮、磷、钾的比重大约为1:0.29:0.94。从出苗到开花吸收的氮素约占全生育期吸收量的40%,始花到终花约59%,终花到完熟约1%;磷吸收量分别为30%、36%和34%;钾吸收量分别为60%、23%和17%;钙的吸收量分别为40%、45%和15%。各时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