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小麦细胸金针虫有何发生规律? 小麦

小麦细胸金针虫有何发生规律?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细胸金针虫在东北约需3年完成1个世代。在内蒙古河套平原6月见踊,蛹多在7- 10cm深的土层中。6月中、下旬羽化为成虫,成虫活动能力较强,对 禾本科草类刚腐烂发酵时的气味有越性。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表土内。在黑龙江 克山地区,卵历期为8-21天。幼虫要求偏高的土壤湿度;耐低温能力强。在河北4月平均气温0℃时,即开始上升到表土层危害。一般10cm深土温7-13℃时危害严重。黑龙江5月下旬10cm深土温达7.8-12.9℃时危害,7月上、中旬土温升达17℃时即逐渐停止危害。

主要为害小麦、大麦、玉米、高粱、粟、花生、甘薯、马铃薯、豆类、棉、麻类、甜菜和蔬菜等多种作物,在土中为害新播种子,咬断幼苗,并能钻到根和茎内取食。也可为害林木幼苗。在南方还为害甘蔗幼苗的嫩芽和根部。生活史较长,需3~6年完成1代,以幼虫期最长。幼虫老熟后在土内化蛹,羽化成虫有些种类即在原处越冬。次春 3、 4月成虫出土活动,交尾后产卵于土中。幼虫孵化后一直在土内活动取食。以春季为害最烈,秋季较轻。防治方法见地下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