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园艺 > 瓜果园艺 > 西瓜 > 无子西瓜育苗技术 西瓜

无子西瓜育苗技术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种子处理

1. 浸种 播种前先将种子浸泡7~8小时,再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5分钟,然后用饱和石灰水泡洗5分钟,以中和硫酸铜去除滑性,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用干毛巾擦去种子表面的水液。浸种过程中,每隔1~2小时搅动1次。

2. 种子破壳 无籽西瓜种壳坚厚,种胚发育不良,种子虽能吸足水,但仍难冲破种皮而正常发芽,必须进行人工破壳。一般用牙齿轻轻嗑下种脐,最好将种子垂直,立着嗑种子嘴,使其略开一个小口,占种脐长度的1/3左右即可。也可用

指甲刀轻轻把种子轧开,或用克丝钳轻轻将种子嘴夹开,注意种皮开口宜小,不要伤及种仁。

3. 高温催芽 种子破壳后,按不同品种及用种量多少分放在不同规格的预先消毒后的纱网袋中。在湿润的砂盘中铺盖一块消过毒的湿毛巾,将种子平放在毛巾上。纱网袋口折叠,用曲别针封口,再盖上一块湿毛巾,上加盖薄膜,防止水分蒸发,置于恒温箱内变温催芽,开始用37℃高温,待50%种子芽已突出时,温度降至32~33℃,约36小时,芽长1~2厘米时即可取出播种;也可以土法催芽,将砂盘置于木箱内,箱中放入60瓦电灯泡加热,根据箱盖开闭大小调节温度。此外,采用粪堆酿热催芽、体温催芽等均有一定效果。

播种

无籽西瓜幼苗生长缓慢,应较普通西瓜早播种、早育苗,一般宜提早3~5天。同时其苗期需温度较高,耐热性较普通西瓜强,最好采用电热温床培育壮苗,每公顷需用种750~ 900克。播种前一天用0.1%托布津溶液浇透营养钵,然后用木棍或竹签在营养钵中扎1个小孔,深约0.8厘米,将发芽种子的胚根向下轻贴于小孔壁上,每钵放1粒,随播随覆土,要求覆土细而均匀,厚度一致,均为1厘米.播后在日光温室或大棚苗床上复扣小拱棚保温。

苗床管理

无籽西瓜出苗时所需温度略高于普通西瓜,在30℃左右下,2天即可齐苗。此时若温度偏低,则需5天以上,且出苗率低。因此出苗前保温保湿是保证出苗早、苗齐、苗壮的关键。特别是刚播种后几天内采用多层覆盖,密闭保温,防止低温危害。若在晴天中午床温超过40℃,可短期回蒲席遮荫降温,以利幼苗健壮生长,幼苗出土后则进入以植株健壮生长为中心的苗床管理,主要有:

1. 及时摘帽 无籽西瓜由于种胚不充实,顶破力小,种壳常常夹住子叶,造成子叶黄化,甚至霉烂,轻则子叶无法伸展,重则致使芽苗死去。应每天早晨趁种皮潮软时,用双手将种皮轻轻取掉,不要伤及子叶和幼茎。结合摘帽,苗出齐后,覆一层厚约1厘米的湿土,以增加下胚轴形成不定根,增强抗风固苗能力。

2. 温度调控 种子破土出苗至第一片真叶初现,适当降温,保持昼温在20~25℃,夜温在15℃以上,防止下胚轴过分伸长,形成高脚苗。此时,晴天气温较高时,逐渐放风。夜间、阴雨天及寒流侵袭时,加强覆盖保温;第一片真叶展开到定植前1周,适当提高床温,促进叶片生长,昼温25~30℃,夜温 15~18℃以上较宜;定植前1周床温应降至20℃左右“炼苗”,昼夜揭膜通风,夜温可降至12℃左右。但遇雨应闭棚,以免浸透营养钵,造成定植时散坨断根,降低成活率。

3. 水分管理 播前应浇足底水;出苗到第一片真叶展开须控制灌水,以免低温高湿诱发猝倒病或沤根;真叶展开后,若发现营养钵下部泥土变硬,幼苗白天萎蔫,晚间恢复,又无其它病症,表明幼苗缺水,可用太阳晒过的温水进行喷壶淋水,最好选晴天上午浇水,并保证一次浇足,浇透;育苗后期控水,促进幼苗健壮。定植前5~6天停止浇水,提高幼苗适应性。

4. 苗床追肥 当幼苗长出1片真叶后,结合浇水追施2次稀人粪尿或0.4%的复合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