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菌以子座或菌丝团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子囊腔在病组织中越冬,但不是主要初侵染源。翌年遇适宜条件,产生孢子借风雨传播。病菌生长温限10-37℃,最适为25-28℃。秋季多雨、气候潮湿,病害重;少雨干旱年份发病轻。土壤瘠薄、连作田易发病。老龄化器官发病重;底部叶片较上部叶片发病重。鲁花3号、海花1号、蔓生型小粒种易感病。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善管肥水,注意田间卫生等。花生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田问发现病情后及时防治,花生发病初期。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 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用对好的药液40~50kg/亩,均匀喷雾,间隔5~7天施药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一篇: 大豆种子贮藏的方法
下一篇: 玉米粗缩病如何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