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善池塘环境。
1消除工业废水、农药污水对池塘鱼类有毒害。 2池塘消毒。 (1)干塘清塘,加固塘基。 (2)药剂清塘,杀毒消菌。 3净化水质。 (1)光合细菌净化水质。 (2)净水活菌净化水质。4保证合理的放养密度。
二、节省饲料费用。
饲料费用一般约占养鱼成本的60%以上,广辟饲料来源,降低饲料成本,节省开支是提高养鱼经济效益的关键。1、以青代精,利用塘埂、荒地种植牧草、利用沟渠等水域养殖浮萍,或采集嫩草杂草来喂鱼,可以节省精料。2、饵料中适当加大维生素C添加量。3、添加腐植酸。腐殖酸是养殖动物绿色饲料添加剂。中国农科院水产研究所(1995)用适当浓度腐殖酸水溶液泼洒饲养对虾水池,结果腐殖酸可有效防止铜、铅、镍等重金属对鱼类生长和繁殖的危害,促进鱼类生长加快。4、消除药物残留。
三、调整放养密度。
实行轮捕轮放和轮养 (1)鱼类实行轮捕轮放,改变过去年底一次干塘起捕的习性,常年根据市场鱼价适时起水销售,卖个好价。可一次放足,捕大销售。也可多次放养大规格鱼种,捕大补小。时刻保持水体有足够多的载鱼量,常年保持均衡上市,根据鱼价波动情况,灵活上市,提高效益。(2)各种鱼、虾等轮养。这样不仅可根据市场灵活地选择水产养殖品种,还可减轻池底质恶化程度,减少病害传播机会。如有的养殖户同一口池塘上半年养南美白对虾,下半年养鲤鱼,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减少了病害的发生,效果好,值得借鉴。
四、加强鱼病防治。
近年来暴发性鱼病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渔业生产的发展。一些养鱼户平时没有提前作好鱼病预防,当鱼病发生后又没有及时对症下药,造成一定的损失,使养鱼效益下降。综合分析鱼病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实行鱼病综合防治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必要措施。防病的原则是“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及早诊治,严格消毒”。鱼池应彻底用药物清塘;鱼种放养前严格消毒;鱼发病季节定期用药物预防;注意保持水质的清洁,增强鱼体的抵抗力。此外用大黄、五倍子、大蒜、马齿苋等中药对防治鱼病有良效,成本费用也低。
上一篇: 小麦麦叶蜂危害症状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