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稻赤枯病
水稻赤枯病又称“铁锈病”、“坐兜”等,是水稻常见的一类生理性病害,尤以山区稻田为多见,致稻株生长发育不良,甚者可造成产量较大损失。
本病多发生于水稻开始分蘖时,分蘖盛期达到高峰。受害稻株矮小,分蘖减少,下部叶片的叶尖、叶缘褪色变黄,叶面现烟灰状、散生、针头大的红褐色斑点,小斑聚集可形成条状斑,由于叶片呈铁锈色或红褐色,远看似火烧状。拔起病株,可见根部老化,整个根系呈黄褐色至暗褐色,新根和须根没有或很少,有的稻株根部发黑甚至腐烂,发出硫化氢臭味。有的病株叶片还可并发胡麻叶斑病。
对水稻坐兜的防治,应根据水稻栽培品种的遗传性状和正常生理需要,因时、因地、因苗,合理运用耕作和田间管理各项技术措施,创造适合于稻株根系生长发育的栽培环境。(1)常年发病田应实行水旱轮作,开深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增施有机质肥,改良土壤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2)对已发病稻区,应立即排水晒田,酌施黑白灰(草木灰:石灰= 1:1.5)或磷肥,随即中耕。待新根长出后适施尿素等速效肥,有助恢复生机,减轻发病。也可叶面喷施营养剂进行补救。
二、稻瘟病
发生在稻株叶片上,始时,叶上只能看到像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这种斑点很快就扩大,最后形成不同类型的病斑。主要有褐点型、白斑型、慢性型、急性型病斑。田间急性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大发生的预兆
已出现病叶或发病中心稻田每亩用40%富士Ⅰ号100毫升,或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对水50~60公斤喷雾。
上一篇: 杏鲍菇的主要栽培特性有哪些?
下一篇: 哪些农作物可以作为青贮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