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保证小麦越冬期有适宜的水分供应,有利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新生分蘖,并兼有冬水春用、防止春旱的效果。
二是提高土壤的导热性,可有效地缩小田间温度变幅,防止因温度剧烈升降造成冻害死苗;
三是可以塌实土壤,冻融风化坷垃,弥补裂缝,消灭越冬害虫,有利于盘墩分蘖;四是对盐碱地起到压碱保苗作用和减轻土壤发生盐碱化。另外,冬灌还有促进微生物活动、加速有机肥料分解,满足小麦返青后生长的效果。
小麦浇冻水的关键是适时,要看天、看地、看苗制宜。
看天 在秋雨稀少,冬冷干旱的年份效果最好。冬灌适宜在日平均气温稳定在3℃左右时进行,过早,气温偏高,蒸发旺盛,不能起到蓄水保墒的作用,并会因水肥充足引起麦苗徒长、甚至冬前拔节过苗,冻害严重;过晚,温度偏低,不利水分下渗,地面易积水形成冰壳。农谚说:“不冻不消,冬灌嫌早;夜冻日消,灌水正好;只冻不消,冬灌晚了”,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看地 土壤墒情不足,5~20厘米土层含水量沙土低于13%、壤土低于15%、粘土低于17%,或土壤相对湿度低于60%,即需进行冬冻,高于上述指标要缓灌或不灌;稻茬麦底层地湿墒足,地温偏低,不宜大水漫灌,以免麦苗发红、发黄,甚至死苗,可采取喷、窖灌或洒泼的方法,以利增温保苗。看苗 小麦早茬旺苗一般底墒较好,可以缓灌或不灌,水灾、晚茬麦播种迟,冬前生育期短,有效积温不足,单根独苗多,为了充分利用初冬冷暖间隙的有效积温,促进分蘖盘墩,除过于干旱的田块外,一般以不灌为佳,但可适当早浇返青水。冬灌质量不同,效果两样。要防止因大水漫灌造成冲、压、淹淤,伤害麦苗;并在冬灌后适时划锄松土,防止板结龟裂透风,伤根死苗。
冬天一般是在晚上八点钟开始上冻,而且温度越来越低,一直到黎明才基本停止。上冻水就是少量的水可以结冰形成保护层,这层冰下面的土壤温度就不会再继续降温,植物的根部就能很好的防冻。
上一篇: 渔药使用须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下一篇: 麦田出现除草剂药害,如何快速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