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养殖技术 > 兽医兽药 > 钩端螺旋体的预防? 兽医兽药

钩端螺旋体的预防?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钩端螺旋体病的预防和管理需采取综合的措施,这些措施应包括动物宿主的消灭和管理,疫水的管理、消毒和个人防护等方面

(一)管理传染源 ?xml:namespace>

  疫区内应灭鼠,管理好猪、犬、羊、牛等家畜,加强动物宿主的检疫工作。发现病人及时隔离,并对排泄物如尿、痰等进行消毒。

  (二)切断传染途径 

  应对流行区的水稻田、池溏、沟溪、积水坑及准备开荒的地区进行调查,因地制宜地结合水利建设对疫源地进行改造;加强疫水管理、粪便管理、修建厕所和改良猪圈、不让畜粪、畜尿进行附近池溏、稻田和积水中;对污染的水源、积水可用漂白粉及其他有效药物进行喷洒消毒;管理好饮食,防止带菌鼠的排泄物污染食品。

  (三)保护易感人群

  1.个人防护 在流行区和流行季节。禁止青壮年及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涉水或捕鱼。与疫水接触的工人、农民尽量穿长统靴和戴胶皮手套,并防止皮肤破损、减少感染机会。

  2.采用多价菌苗 在常年流行地区采用多价菌苗,包含当地流行株菌苗有3价(含黄疸出血型、秋季型、蔡罗尼型)、5价(黄疸出血型、犬型、流感伤寒型、波摩那型、秋季型或澳洲型)两大类。均可制成普通菌苗(每毫升含菌约2亿)和浓缩菌苗(每毫升含菌约6亿)两种。被注射者可产生对同型钩体的免疫力,维持1年左右。接种对象为易感人群及疫水接触者。预防接种宜在钩端螺旋体病流行前1个月,成人每1次皮下注射1ml,第22.0ml26岁第1次和第2次分别为0.250.5ml714岁按成人量减半。各年龄组2次注射的间隔时间均为710天。接种后1个月左右才能产生免疫力。因此预防接种应在农忙前完成(每年45月份进行)。对于支逐人员,须全程注射菌苗后15天才能进入疫区工作。接种后免疫力可保持一年左右。因而要求菌苗接种必须全程,注射一针免疫效果不显,注射二针才能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新的疫区需连续普种34年,方能使疫情稳定。

  对实验室、流行病学工作人员以及新进疫区的劳动者,疑及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者但尚无明显症状时,可每日肌注青霉素G80120u,连续23天做为预防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