忌在温度过高时施药中午前后温度正高、光照正强时喷施化学农药,一是药剂挥发性强,极易造成施药人员中毒;二是大部分害虫都躲于阴凉背光处,喷药不易击到靶上,同时农药分解快、挥发损失大,防虫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正确的方法是避开正午高温强光时喷药。
忌露水未干时喷施农药有的农民怕热,喜欢乘清晨或傍晚凉爽时喷药。但此时如果植株上有大量露水,害虫尚未出来活动,药剂也不易击到靶上。另外此时喷药,药液会被露水稀释,导致浓度明显下降,杀虫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正确的方法是选无雨的阴天喷药。如果是晴天,应抢在日出后或日落前无露水、害虫活动正旺时喷药。
忌不加防护喷药高温季节喷药,有的农民只图凉快,不顾安全,喷药时不穿防护服,不戴口罩、手套,也不采取其他防护措施,有时甚至脱掉外衣赤膊上阵,认为皮肤上沾一点农药没啥问题,却不知有的农药不仅能够通过口、鼻等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还能够通过人体皮肤吸收,进而导致农药中毒。因此越是高温施药,越要注意身体防护,尽量避免农药与皮肤接触。
忌随意提高药液浓度有的农户为提高工效,或者出于增强防治效果考虑,常增加农药用量,减少农药稀释倍数,随意提高药液浓度,即使在盛夏高温季节仍然如此。由于烈日高温下水分挥发很快,如果喷施的农药浓度过高,很容易对植物叶片造成药剂伤害。因此高温季节施药,更要注意兑足水量,保证稀释倍数,每亩药液用量必须在45公斤以上。
忌桶内药液过满有的农户喷药时,喜欢把喷雾器桶内药液装得很满。这样不仅对喷药不利,更重要的是,如果喷雾器盖子封闭不严,施药人员在田间行走时,药液溅出沾到身上,高温季节很容易造成人员中毒。正确的做法是,配药时桶内药液的上液面,应在刻度线以下,而且盖子的封闭圈必须完好,确保盖子封闭严实。
忌喷药后饮酒农民高温时喷施农药,由于防护措施不到位,身体难免沾上农药。有的喷药后未反复清洗,放下药箱随后就坐上餐桌饮酒。由于饮酒后人体血液循环加快,更容易出现中毒症状。正确的做法是,喷药后要及时清洗全身,同时禁止饮酒。
使用喷药机作业应注意以下两点:
1、避免施药不均的问题发生。搅拌不匀将造成施药不均匀,时多时少。如果搅拌不当的话一些农药能形成转化乳胶,它是一种粘稠的蛋黃醬似的混合物,既不易喷雾,又不易清除。可以在药液箱里加入约半箱水后加入农药,边加水边加药。像可湿性粉剂一类农药要一直搅拌到一箱药液喷完为止。对于一些乳油和可湿性粉剂如果事先在小容器里加水混合成乳剂或糊状物,然后再加到存有水的药液箱中搅拌,往往可以搅拌得更均匀。
2、如何改变喷药机施液量?如喷药机实际施液量不合要求,可通过以下三种方法改变:①改变工作压力,由于压力要增加为4倍时,喷量才增加1倍,压力调得太高或太低会改变雾流形状和雾滴尺寸,所以只适用于施液量改变得不大的情况下;②改变前进速度,亦只适合于施液量变动量小于25%时;③改变喷嘴的型号。
一、夏季温度高,喷施农药时,有的农户以为温度越高,喷施农药杀虫效果越好,其实不然。高温下农药挥发损失大、药性分解快,因此此时喷药药效反而降低。
二、露水未干时喷施,有的农户喜欢趁早晨凉爽时喷药。但早晨露水未干时喷药,一是害虫尚未出来活动,二是喷药后药剂被露水稀释会降低药效,杀虫、杀菌效果也不太理想。
三、喜施高浓度药液。不少农户为图省事,在盛夏高温时喷药兑水较少,药剂浓度过高,药液喷于作物叶面后,由于水分挥发快,易造成药害。
四、喷药时不加防护。有的农户夏季喷药为图凉快,喷药时不采取任何防护措施,有时甚至“赤膊上阵”,极易导致皮肤吸收农药而导致中毒。
针对以上问题,作业者夏季喷药,一是应当晴天上午8~10点(露水干后)、下午5~7点(日落前后),趁害虫活动旺盛时喷药;喷药时配合使用800-1000倍液新高脂膜,可改造高毒农药为中毒,中毒农药为低毒,低毒农药为微毒;三是喷药时必须穿上防护服、佩带口罩,喷药后及时全身清洗,防止农药中毒。
上一篇: 根据形成生态型的主导因子植物分类,粳稻和籼稻属于哪种类型?
下一篇: 怎样安排香菇生产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