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为害茎基部或根部,病部初呈暗褐色水漫状斑,表面生白色绢丝状卤丝体,集结成束,向茎上部延伸,致植朱叶色变淡,菌丝自病茎基部向四周地面呈辐射状扩展,侵染与地面接触的果实,致病果软腐,表面产出白色绢丝状物,后菌丝纠结成菜杆状菌核,致茎部皮层腐烂,露出木质部,或在腐烂部上方长出不定根,终效全株萎焉枯死。
防治:(1)发病重的菜地应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有条件的可行水旱轮作效果更好。(2)深翻土地。把病菌翻到土壤下层,可减少该病发生,(3)在菌核形成前,拔除病株,病穴撒石灰消毒。(4)施用充分腐热的有机肥,适当追施硫酸铵、硝酸钙或喷洒爱多收6000倍液,发病少,果实膨大快。(5)调整土壤酸碱度,结合整地,亩施消石灰100~150公斤,使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6)病区可用40%五氯硝基苯1公斤加细干土40公斤混匀后撒施于茎基部土壤上,或喷洒40%五氯硝基苯400倍悬浮液,或50%混杀疏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刑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隔7~70天1次,此外,也可用20%利克菌(甲基立枯磷,乳油800倍液于发病初期灌穴或淋施1~2次,隔15~20天1次。
上一篇: 绿色养猪经营的原则及形式?
下一篇: 请问新鲜蔬菜分哪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