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小麦 > 采用稻茬麦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为何能增产? 小麦

采用稻茬麦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为何能增产?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采用稻茬麦免耕露播稻草覆盖栽培能增产的原因:(1) 改良土壤结构,有效培肥地力免耕未打乱土层,保持了 水稻土原有的土壤毛细管体系,土壤容重适宜,毛细管孔隙多,避 免了过湿耕作造成的土壤黏重板结。

同时,稻草覆盖还田还有改良 土壤结构和培肥地力的效果。据观测,免耕露播栽培的土壤有机质 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明显提高,土壤结构显著改善。 多年使用该 技术的田块,土壤颜色变深,柔软疏泡,保水调肥能力明显增强。

(2) 有效调节土壤水分,增强排湿抗旱功能免耕土壤未经翻 动,前茬根系留于表土层,稻草覆盖于土表,增加了土壤覆盖和水 分下渗孔隙,减少了水分蒸发,提高了土壤保蓄水分的能力。同时,由于免耕土壤毛细管未被切断,深层土壤水分可以不断地沿毛 细管上升,加之稻草覆盖层对温度的有效调节和对蒸发的控制,表 层土壤含水量明显高于翻耕,提高了土壤的抗旱力。

(3) 改善土壤微环境,促进水、气、肥协调改传统条沟或穴 播盖土为露播覆草之后,种子萌发生长的微环境发生了变化。稻草 形成的地表有机覆盖层,起到了一定的保温、保湿作用。

据测定, 上午10厘米土层温度、覆草处理明显高于无草处理,尤其是在低 温天气和低温季节;下午土表温度、覆草处理又低于无草处理,尤 其在高温天气和晴天更为明显。 这种温度效应一直持续到小麦生育 中期,以后随着雨水的增多和时间的推移,稻草紧贴于土表并逐渐 腐烂,稻草对温度的调节效应也逐渐减弱,直至消失。

由于种子处 于地表与稻草覆盖层之间,土壤水、气、肥协调,有利于种子萌发 和微生物活动。小麦出苗快,分蘖早,低节位蘖多,节根多,有利 于培育壮苗。 (4) 改善播种环境,利于合理密植,有效穗显著增多,提 高产量免耕露播栽培田间群体整齐度好,种子紧贴土表,加 之稻草覆盖的增温作用。

使其发芽出苗快而整齐。免耕露播栽 培使分蘖力和分蘖成穗率明显提高,在半精量播种条件下,单 位面积有效穗数比其他栽培方式提高10%以上,穗粒数和千粒 重略高或相当。 (5) 根量增加,活力增强免耕露播栽培小麦的次生根、单 株根系总长和单株根重均优于翻耕小麦,根系活力显著高于翻耕 小麦,尤其是生育中期次生根发生多,后期根系活力强,有利于 增强光合能力,延长绿叶持续期,提高粒重,也有利于提高抗 倒力。

(6) 简化秸秆还田操作程序,有效抑制杂草,减少农药施用量 免耕露播栽培技术将稻草还田技术整合到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之中,既达到了形成土表有机覆盖的目的,又解决了秸秆还田难的问 题,操作简便易行。

免耕露播栽培的杂草发生程度,无论在干旱或 多雨年份,都明显轻于其他栽培方式,连续多年实行这一技术,草 害明显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