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营养全面,含量丰富,其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猪肉高2倍,是鸡蛋含量的2.5倍。蛋白质的含量不仅高,而且质量好。大豆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和动物蛋白质近似,其中氨基酸比较接近人体需要的比值,所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大豆含有35~40%的蛋白质,是天然食物中含蛋白质最高的食品。其氨基酸组成接近人体需要,且富含谷类蛋白较为缺乏的赖氨酸,是谷类蛋白互补的天然
毛豆紫斑病主要危害叶、茎、豆荚和豆粒,苗期和成株期均可染病。毛豆紫斑病病菌适宜温暖高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10~33℃,最适发病环境为日平均温度15~21℃,相对湿度90%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大豆在开花结荚期。发病潜育期5~15天。综合防治:(1)种子处理: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的使用浓度为10亳升装加水5
大豆出苗后,幼苗较耐旱,土壤水分可稍低些,宜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60%~70%。
①选用抗病品种。②种子处理清除病粒,并用天达2116浸拌种专用型拌种,进行种子处理,晾干后播种。③药剂防治落花后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3%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克露600倍液喷雾。以上药剂与天达2116大豆专用型600倍液混配,交替使用,效果更佳。
该病系土壤传播为主的少循环病害。大豆胞囊线虫以卵在胞囊内于土壤中越冬。春季温度在16°以上,卵发育孵化出2龄雌性幼虫,从寄主幼虫根毛侵入,在幼虫根皮层内营寄生生活,经4次脱皮发育为雌成虫。雌成虫身体膨大后突破寄主根部的表皮,虫体大部分露出体外,仅用口器吸着在大豆根上,即根上所见小米粒大小的白色球状物。发育成熟并露出体外的雌虫与土壤中的
大豆正常生育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钼、硼、锌、锰等。钼是大豆根瘤固氮酶的组成成分,是固氮菌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成分。大豆对钼、铁、锌、硼比较敏感,尤其对钼元素最敏感,
东北地区是我国高油大豆种植生态适宜区,其中内蒙古东四盟市、辽河平原、吉林中部、松嫩平原以及三江平原为种植高油大豆的五个优势区域。其中内蒙古的东四盟、黑龙江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属于大豆集中产区,松辽平原的吉林省中部地区和辽河平原区属于玉米大豆轮作区。
1.大豆是直根系作物,入土深,能吸收土壤较深层的养分。禾谷类作物玉米是虚根系,入土浅,这两种作物轮作,使土壤中不同层次的养分得以均衡利用,因而增产效果显著。2.大豆根系上有大量的根瘤,可从空气中回收较多的氮素,部分遗留在土壤中供给后茬作物利用。3.大豆根茬落叶多,腐烂快,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4.大豆田杂草少,土壤松,保墒,保苗。5.大豆与禾
一、苗期药剂拌种可推迟病、虫害的侵染危害,苗期保主根、保幼苗。对大豆根腐病发生较重地区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2),用药量为种子重的0.5%。对大豆根潜蝇发生较重地区可选用40%乐果或氧化乐果乳油或35%甲诺硫环磷或35%乙基硫环磷乳油,按种子重0.5%播前3~6天内湿拌种。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重的地区可暂用35%乙基硫环磷或甲
这种结荚习性介乎以上两种习性之间而偏于无限习性。主茎较发达。开花顺序由下而上。主茎结荚较多,顶端有几个荚。
考虑过去是大豆霜霉病,早上露水未干时症状比较明显。防治可能80烯酰吗啉喷雾。受叶脉限制,应该是霜霉病,药剂有安克锰锌、甲霜灵锰锌等大豆细菌性角斑病
大豆原产于我国,据推算,我国种植大豆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
大豆新品种"吉农28"是以"吉农9"为母本、外引系"ARIRA"为父本,经品种间有性杂交,按系谱法经多年系统选育而成。2009—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136.7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18.8%;2010年参加吉林省大豆品种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272.4kg/hm2,比对照"九农21"平均增产21.4%。粗蛋白含量37.80%,粗脂肪含量22.56%。该品种于2011年2月通过吉林
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症状主要有花叶和坏死两大类,花叶类表现为病毒感染初期,嫩叶叶脉透明,中后期出现黄绿相间的花叶、严重的出现叶片起疱、皱缩、增厚发脆、向下反卷,植株矮化、产生无茸毛光荚等症状;坏死类型感染,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枯斑或叶脉坏死,随后坏死连成一片,最终导致叶片脱落。个别品种感染后,顶部褐色坏死,俗称“顶枯”。感
什么是麦/玉/豆三熟生产模式?麦/玉/豆三熟模式是指在有机集成免耕、秸秆覆盖、直播技术的条件下以大豆代替原麦/玉/薯模式中的甘薯而进行的连年套作多熟分带轮作模式,其复种方式为小麦播种时预留空行,小麦生长后期在空行里套种玉米,小麦收后在玉米行间原小麦带上种大豆,用小麦/玉米/大豆表示。该模式通过五改(改甘薯为大豆、改间作为套作、改大豆春播为夏
在大豆盛花期摘心可以提高产量。摘心的单株成荚率为89.8—93.2%,平均91.5%;总粒数为79.3—89.6粒,平均84.4粒/株。对照分别为81.7—84.9%,平均83.3%、44.7—49.3粒,平均47粒/株。大粒型大豆在每亩6,000—7,000株的密度条件下,盛花期摘心的单株空秕率仅10.2%,对照则高达15.1%;摘心的单株实粒数89.6粒.
(1)选用抗病品种、精选无病种子,必要时进行种子消毒。(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4年以上轮作。收获后及时深翻,以减少菌源。
由于香附子比较特殊,目前还没有十分理想防治方法。生产上要求采用‘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根据香附子具有喜潮湿,不耐干,怕冻,怕阴,怕水淹等特点。可采用冬季低温期进行深耕不耙,春旱期再耙晒。能部分消灭香附子的块茎从而减轻对大豆、花生等作物的危害。用化学除草剂防除。由于香附子危害较重,各地农民自己摸索出一些防治方法,如用苯达松等除
大豆为总状花序短的少花,长的多花;总花梗长10-35毫米或更长,通常有5-8朵无柄、紧挤的花,植株下部的花有时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间;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糙伏毛;小苞片披针形,长2-3毫米,被伏贴的刚毛;花萼长4-6毫米,密被长硬毛或糙伏毛,常深裂成二唇形,裂片5,披针形,上部2裂片常合生至中部以上,下部3裂片分离,均密被白色长柔毛,花紫色、淡
春大豆每亩播量中粒种一般每亩3~4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