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应在初龄幼虫未分散或未人土躲藏时喷药,成龄后抗药性很强,往往难以杀灭。一般根据预测,产卵高峰后4~5天喷药效果最佳。傍晚喷药比白天好,可选用的药剂有: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40%乐斯本1000倍液。当发现芦笋上面出现这些肉眼可见的虫子后一定要及时处理掉,不然会严重危害芦笋的生长发育。可以选用90%
1、冷藏将选相预冷的芦笋,竖放在包装箱内(竖放可延缓其伸长和弯曲),送入冷库上架或堆码。控制0~1℃温度和90%~95%的相对湿度。严防受冻,受冻后嫩茎头部萎缩变暗,茎身呈水渍状,解冻后表面多汁,组织变软,风味变差,不堪食用。需定期喷洒少许冷水保湿。2、气调贮藏将选捆预冷装箱的芦笋,在冷库内堆码,用塑料薄膜帐封闭,利用产品呼吸自然除氧或人
1.幼苗期的施肥(1)苗床育苗培养土的调制。培养土是培育芦笋壮苗的基础,培养土必须含有丰富的营养和良好的理化状况。配培养土可用肥沃的壤土、腐熟的圈肥和畜禽粪、大粪干、草木灰等。其比例是:过筛后的肥土6份,腐熟的牛马粪、圈肥4份,混合均匀后每立方米中再拌入大粪干或干鸡粪15-20千克,过磷酸钙0.5-1千克,草木灰5-10千克或三复合肥1-1.5千克。拌匀后
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
芦笋适于富含有机质的砂壤土,在土壤疏松、土层深厚、保肥保水、透气性良好的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芦笋能耐轻度盐碱,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2%时,植株发育受到明显影响,吸收根萎缩,茎叶细弱,逐渐枯死。芦笋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较强,凡pH为5.5~7.8之间的土壤均可栽培;而以pH6~6.7最为适宜。
主要特征芦笋疫霉根腐病危害芦笋成幼株茎基部和根部。患部呈黑褐色至黑色病变,老笋株外观最初下部拟叶变黄,随着病情的发展而呈萎蔫。幼株受害病情发展快,根茎(基)受害部常迅速变黑致全株枯死病害原因1、前茬与间作作物的影响前茬或间作果树、桑树、大豆、山芋、萝卜等做物的田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前茬栽培果树、桑树的田块,根腐病发生更加严重。
购买芦笋种子应注意什么问题?�从正规渠道购买芦笋种子芦笋为多年生高档蔬菜,一经种植,其采收期少则8〜10年,多则15年左右,品种更新困难。切忌贪图一时便宜而选用假劣种子,否则芦笋田还没进入盛产期就因植株衰弱和病害危害而毁种,造成损失。建议笋农从正规的渠道选用杂交一代新品种或全雄杂交品种。其实,芦笋一次种植,每667米2用种量50克左右,选用优
芦笋的上市时间根据地理环境不同而不同,我国华北各地通常在4月上中旬开始采笋。采笋持续日期依植株年龄、气候、土质、施肥管理等条件而异,当出笋数量减少并变细弱时必须停止采收,采收期过分延长,则绿色茎枝的生长日期被缩短,养分的制造和积累减少,影响第二年嫩茎的产量。一般第一年采收期以20~30天为宜,采收第二年30~40天,以后可延长到60天左右。
【病害原因】:1、前茬与间作作物的影响前茬或间作果树、桑树、大豆、山芋、萝卜等做物的田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特别是前茬栽培果树、桑树的田块,根腐病发生更加严重。2、土质与地势的影响黏性土壤、地势低洼、地下水位偏高、土壤通气性差等田块,有利于病害的发生。3、栽培年限的影响栽培年限长的田块,病菌数量多,笋株的抗病能力下降,病害发生的比较严
芦笋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1、褐斑病:主要为害芦笋的茎、枝和拟叶,但以小枝和拟叶为主。病重时常引起植株提早干枯死亡。防治措施: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将上述药剂分别配成500~8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10天左右喷一次,发病盛期可7天左右喷一次。2、茎枯病:该病主要在茎、侧枝或叶子上发生。病斑梭形或短线形周围是亲水的边缘,呈现水肿状。防治措施:
危害芦笋的病害主要有茎枯病、褐斑病、根腐病、立枯病、锈病、枯梢病及病毒病等,虫害有蝼姑、夜盗虫、蛴螬、地老虎、金针虫、蚜虫、蓟马、十四点负泥虫、红蜘蛛等。
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1、褐斑病:主要为害芦笋的茎、枝和拟叶,但以小枝和拟叶为主。病重时常引起植株提早干枯死亡。防治措施:用75%百菌清,50%多菌灵,将上述药剂分别配成500~8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10天左右喷一次,发病盛期可7天左右喷一次。2、茎枯病:该病主要在茎、侧枝或叶子上发生。病斑梭形或短线形周围是亲水的边缘,呈现水肿状。防治措施:应坚持
1.采笋期施肥。采笋田传统的施肥方法为采前施肥和采后施肥,即采笋期不施肥。事实上,采笋期对养分的需求量增大,对未施足底肥的笋田这次施肥尤为重要。综合各地实验结果表明,采笋期追肥可增产6%~23%。不同产量的笋田具体施肥方法是:采笋前结合培垄施总肥量的30%左右为宜,以腐熟的农家肥为主,适当混施少量复合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左右,每年
芦笋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既耐寒,又耐热,从亚寒带至亚热带均能栽培。但最适于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的温带栽培。在高寒地带,气温-33℃,冻土层厚度达1米时,仍可安全越冬,产量虽低,但质量较好。芦笋种子的发芽始温为5℃,适温为25~30℃,高于30℃,发芽率、发芽势明显下降。用种子繁殖可连续生长10年以上。冬季寒冷地区地上部枯萎,根状茎和肉质根进入休眠
1、夜蛾类害虫:包括斜纹夜蛾、银纹夜蛾、甘蓝夜蛾等,为害时期为6~9月。其幼虫都有昼伏夜出和假死的习性。幼龄幼虫啃食嫩枝、嫩叶、表皮,成龄幼虫食量很大,具有暴食性,除咬食拟叶和嫩枝外,还伤害幼茎,啃食老茎表皮,造成减产。防治方法:诱杀成虫,可用黑光灯或糖醋液诱杀;药剂防治应在初龄幼虫未分散或未入土躲藏时喷药,成龄后抗药性很强,往往难以
芦笋的营养价值高。每1千克鲜芦笋中,含蛋白质25克,脂肪2克,碳水化合物50克,粗纤维7克,钙220毫克,磷620毫克,钠20毫克,镁200毫克,钾2.78克,铁10毫克,铜0.4毫克,维生素A900毫克,维生素C330毫克,维生素B11.8,素B20.2,烟酸15毫克,泛酸6.2,生素B61.5,叶酸1.09物素17微克,可放出热量109.2千焦耳。芦笋以嫩茎供食用,质地鲜嫩,风味鲜美,柔嫩可口
是通过优良丰产的种株,掘出根株,分割地下茎后,栽于大田。其优点是,植株间的性状一致、整齐,但费力费时,运输不便,定植后的长势弱,产量低,寿命短。一般只作良种繁育栽培。
一、当年定植的笋田在9月上旬每亩施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2000-4000公斤。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30-50公斤,或芦笋专用肥40公斤。结合锄草,填平定植沟及时浇水,促进秋茎生长。二、二年生以上的笋田绿芦笋停止采收后,及时清除病、黄、枯、老茎对秋茎的生长有很大的益处。白芦笋一般在6月下旬采收结束后任其自然生长,这种作法对来年芦笋产量的提高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