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症状炭疽病是芦笋上常见病害,在全国各栽培区均有发生,危害严重;病菌主要借助风雨及小昆虫活动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春雨来得早,水湿充足的年份多发病;主要危害嫩茎。发病初期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严重时病部长出小黑点。
芦笋育苗一亩地一般是需要种子白笋50克(一两),绿笋75到100克。
发病初期,可用25%多菌灵500~800倍液;或80%代森锌粉剂800~1000倍液喷雾,每隔10天1次,连续喷防3~4次。
在采笋期要注意合理施肥。特别要注意追施磷、钾肥,不要单施氮肥,确保地上部生长粗壮,制造和积累较多的营养供嫩茎抽生,即可避免空心笋出现。
第一,选用抗病品种,采用营养钵育苗,从源头上控制病菌。营养钵育苗前,先将种子用40-50℃温水浸泡10分钟并搓洗种子,易于吸收水分。为防止种子带菌,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浸种12小时,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再用清水漂清和晾干,防治茎枯病的病原菌。夏秋季露地育苗,播种后7-10天即可出苗,苗床温度控制在25-30℃。幼苗长到10厘米高,开始抽生嫩
1、先看芦笋直径。看芦笋底部的直径,大小在一厘米左右的最好。2、看芦笋的长短。芦笋在20厘米左右的最好,这么长的芦笋是最嫩最好吃的。3、看芦笋的弹性。选择芦笋时一定要掐一掐芦笋的根部,如果掐的时候能掐出水来,那证明芦笋很鲜嫩。4、看芦笋的花头。芦笋的上方都有花苞,看花苞时要选择还没有开的,这样的芦笋才新鲜。
一是品种特性所致,有的品种鳞片易松散;二是除品种退化外,高温、干旱、缺养分、植株衰弱都易散头,但高温是主要原因。三是嫩笋采收过迟致使笋头鳞片松散。
芦笋茎腐病主要危害幼笋。幼笋出土后即可能受侵害,幼茎出现水渍状不定形病斑,绕茎扩展,致茎组织崩解、腐烂,终致幼笋枯死。发病轻的即使不枯死,其生势大减,地上部茎叶衰弱,幼茎细弱,产量低。
一、炭疽病1、症状主要为害茎,茎上病斑灰色至浅褐色,梭形或不规则形,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2、病原及传播途径。病原为围小丛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6月靠雨水传播,多雨季节扩展快,干旱无雨年份发病轻。3、防治方法。(1)收获时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销毁。(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3)发病期注意雨后排水,
芦笋收获时间一般在春季的四月至五月。采笋时务必注意不可损伤地下茎和鳞芽。产笋盛期每天早、晚各收一次。采收绿芦笋者于嫩茎高23~26厘米时齐土面割下。每次采收不论好坏应全部割取,否则遗留的嫩茎继续生长会消耗养分,影响产量。
1、清笋园除虫在冬前或者翌春时期,及时清除笋田中的枯枝落叶,将这些枯枝落叶集中带出田外进行烧毁或者掩埋,消灭越冬成虫。2、药剂防治a、在越冬代成虫出土盛期,喷施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5.7%氟氯氰菊酯乳油l500倍液,或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2500倍液进行防治。b、在叶甲卵孵化盛期,对育苗天喷施上述杀虫剂,将叶
病原是串珠镰孢真菌,病菌在种子上可存活2年,种子发芽时分生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伤口侵入幼根引起发病。
常见芦笋病虫害防治方法有哪些?幼苗定植时用苯菌灵或苯菌丹按有效成分的400~500倍液,浸根15分钟防治。
芦笋紫斑病发病条件该病由真菌引起,靠空气传播,在高温条件下发病严重。
当母茎长到50厘米高时,摘去顶梢,抑制它伸高,防止倒伏。
以往芦笋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南方水田由于地下水位高,不利于芦笋根部呼吸,而且易发生根系腐烂病、茎枯病等,因此水田种笋一直是一个禁区。然而通过笔者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只要采取恰当的栽培技术,水田芦笋不但可以栽培成功,而且可以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具体做法是:选择地势相对较高的沙质水田,起垄单行栽培绿芦笋,笋田中围田挖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
防治原则在有机绿芦笋的生产管理中,为保证绿芦笋产品的优质、安全、无污染,在病虫草害防治上应采取综合生态防治措施,优先采用农业和生物防治措施,科学使用生物农药,协调各项防治技术,发挥综合效益,把@虫草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并保证绿芦笋产品质量符合有机农产品标准。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设置隔离带;清洁笋田、及时拔除病株残茬、冬季清园
芦笋植株的生长量包括嫩茎产量、地上茎的重量和地下茎及肉质根的生长量。以年亩产嫩茎400千克计,芦笋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为:氮6.96千克,磷1.8千克,钾6.2千克。施肥时氮与钾的利用率约50%,磷20%。此外植株所需养分的20%已在土壤中存在,故实际施肥量应为氮11.1千克、磷7.2千克、钾9.9千克。采收白芦笋的,在苗定植后第一年的5-8月间结合中耕松土,在植株周围
1)选用适宜的定植田;2)合理施肥,适时打顶、整枝打杈,摘除雌株上的浆果,并立上枝条搭架,防止倒伏。3)注意抗旱排涝,多雨时要立即开沟排水降渍,做到雨停田于无积水;如遇秋旱及时隔行浇小水,有条件的进行喷灌或滴灌,切忌大水漫灌。4)及时割除死株和病株,带出田外处理,再留新出嫩茎作母茎,新母茎长出后还需定期摘除病残枝叶;结合回土平垄,彻底
莴笋适宜的贮藏条件一般是:温度0~1℃,相对湿度90%~95%,气调贮藏时气体成分为O22%~3%、C0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