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苣病毒病为害症状:苗期发病,出苗后半个月叶片出现淡绿或黄白色不规则斑驳或褐色坏死斑点及花叶。成株染病症状与苗期相似,严重时叶片皱缩,叶缘下卷成筒状,植株矮化。采种株染病,新生叶出现花叶或浓淡相间绿色斑驳,叶片皱缩变小,叶脉出现褐色坏死斑,病株生长衰弱,结实率下降。
莴苣霜霉病的症状特点: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呈黄绿色,无明显边缘,后扩大,叶脉限制呈多角形。叶片背面生白色霉状物(孢子囊及孢梗)。本病多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生,渐向上蔓延,后期叶片枯萎。(来源于百度百科)
毒莴苣又名刺莴苣、指向莴苣等,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欧洲,是我们常食用的蔬菜莴苣的祖先。新中国成立前为植物园栽培引入我国,危害谷类、豆类和苜蓿等,影响放牧,降低水果和农作物产量,人类或牲畜误食后可能引起中毒。防治方法:(1)物理防治。在果实成熟前人工拔除或铲除。(2)开发利用。毒莴苣叶子及乳汁含有莴苣苦素(又称莴苣苦内酯),是镇静
一、育苗叶用莴苣(生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如要周年供应采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基本可满足全年的需求。一般育苗每亩用种量25—30克,苗床面积与定植面积之比约1:20。莴苣种子小,发芽快,一般多用干籽直播。种子一般只进行晾晒处理。如浸种催芽,则先用凉水浸泡5—6小时,然后放到16—18℃条件下见光催芽。经2
莴苣灰霉病的危害病菌是什么该病属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核或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靠气流传播,从伤口或衰弱的组织上直接侵入。
莴苣软腐病又称水烂,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
主要有莴苣指管蚜、蓟马、小地老虎等。(一)、指管蚜的防治1、农业防治:蔬菜收获后及时清理田间残株败叶,铲除杂草。2、物理防治:在田间设置黄板诱蚜;在田间悬挂或覆盖银灰膜避蚜;也可用银灰色遮阳网、防虫网覆盖栽培。3、药剂防治: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8000倍喷雾。(二)、蓟马的防治药剂防治:菜喜1000倍液喷雾;70%艾美乐水分散粒剂8000倍喷雾。(三
可以实行周年生产,周年供应。但以秋莴笋和越冬莴笋栽培为主。秋莴笋10月肥前秋淡明显时,以生产叶用莴笋(半成株上市)为主。10月以后以生产茎用莴笋(成株上市)为主。越冬莴笋以生产茎用莴笋为主;春莴笋茎、叶兼有,叶类菜供应充足时,以生产茎用莴笋为主。夏莴笋以生产叶用莴笋(热水莴笋)为主,多直播,是夏季绿叶蔬菜中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种。
1、品种选择莴笋的品种对于裂茎的情况也是不同的,要根据种植的环境条件以及土壤情况来选择品种。在排水不良的地段和气温起伏较大的地方应该要选择含水量低与裂茎情况少的品种,例如白皮莴笋等。在相反的地区便可以选择产量高的品种,像紫叶莴笋等。2、肥水管理莴笋在苗期的时候生长速度比较慢,需要的肥料也比较少,在种植后浇灌一次稀粪水。每亩的施1000kg
莴笋白粉虱有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三龄若虫、蛹、成虫等形态。
一、品种选择叶用莴苣以叶片为主要食用部分,因以生食为主,故又称生菜。叶具深裂,叶面皱缩,适应性强,易栽培。优良品种有广州东山生菜(软尾生菜)、玻璃生菜、生菜王、美国大速生等。二、育苗叶用莴苣(生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如要周年供应采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基本可满足全年的需求。一般育苗每667m2用种
病菌以闭囊壳在莴苣或其他寄主病残体上或以菌丝在棚室内活体莴苣属寄主上越冬。翌春5~6月,以闭囊壳越冬的放射出子囊孢子;以菌丝在被害株上越冬的产出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落到叶面上的分生孢子遇有适宜条件,孢子发芽产生侵染丝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内长出吸胞吸取营养。叶面上葡匐着的菌丝体在寄主外表皮上不断扩展,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一、莴苣霜霉病症状幼苗、成株期均可发病,成株期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病叶由下向上蔓延,最初叶上有淡黄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病斑,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霉,有时蔓延到叶片正面,后期病斑枯死变为黄褐色并连接成片,致全叶干枯。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病菌在南方气温高的地区,无明显越冬现象。在北方则在种子内或秋播莴笋上,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借风
防治该病害,在提高莴苣植株抗病性的同时,田间发生菌核病后,应立即消除病残体,并喷施药剂防止病情扩散,选用的有效药剂有甲基硫菌灵、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扑海因、丙环唑等,还可喷施其复配剂药剂。目前可用的有50%腐菌利·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6%多菌灵·咪鲜胺可湿性粉剂等等。凡对上述药剂产生抗性的,可与嘧霉胺交替
莴苣菌核病发生的环境条件菌核在土中越冬,萌发时产生子囊盘及子囊孢子,通过气流、雨水或农具传播,从植株的衰老部位侵入。莴苣生长中后期发生较多,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适宜发病的温度范围5~24℃;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85%以上;最适感病生育期在根茎膨大期到采收期。发病潜育期5~10天。
一、莴笋霜霉病:由莴笋盘梗霉菌侵染的真菌性病害,成株期叶片自上而下发病,潮湿时有白色霜状霉层。风雨昆虫,高温低温,栽植过密均可诱发此病。防治方法:(1)72.2%霜霉威600-800倍液。(2)64%恶霜锰锌可湿性粉剂(杀毒矾)500倍。(3)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4)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5)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以上五种药
莴苣为直根系,根浅而密集,多分布在20-30cm耕层中,适于在有机质丰富、保水保肥力强的微酸性壤土中栽培。莴苣是需肥较多的作物,在生长初期生长量和吸肥量均较少,随生长量的增加对“三要素”的吸收量也逐渐增大,尤其到结球期吸肥量呈“直线”猛增趋势。莴苣整个生育时期对钾肥的需求量最大,氮居中,磷最少,同时还需钙、镁、硫、铁等多种中微量元素。针对
造成莴笋空心的原因大致有:1、在生长过程中干旱缺肥;2、在食用茎膨大期间遇强冷空气,使根系活力减弱,吸水、肥能力下降;3、采收过迟,茎部养分消耗过多。您可以根据以上介绍,查找原因,以备在今后的种植过程中提早防范。莴笋进入茎部肥大期,需要充足的氮肥和水分,才能促进嫩茎迅速肥大,但在茎部肥大后期,特别是接近采收期,因浇水过多,或连降大雨,
移栽缓苗过后,主要出现在下部叶片,连续几年都出现这种情况莴笋为喜冷凉作物,在高温、强光下或土壤水分过多、干旱都会造成叶片发黄,在生长后期由于脱肥也会产生黄叶。
1、播种期为了在秋淡上市,有人会提早播种,但过早播种会引起抽苔。适宜播种期在小暑前后(6月底至7月中旬),立秋(8月上旬)前移栽,一般40-50天可收获,正好在秋淡季上市。2、催芽夏秋莴笋栽培的炎热季节,特别是在5-8月播种,温度高,种子不易发芽,育苗困难,播种前必须催芽。这里介绍三种1)吊催芽。先将种子在冷水里泡胀,然后在一个小竹篮内铺上一层三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