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选用耐热,高温下生长迅速,叶片多而柔嫩,品质好的品种。如耐热白叶尖、苦荬叶,白叶、耐热二白皮等。
一、配制床土由于栽培季节不同,所以有露地育苗和保护地育苗两种形式。育苗可在生产田里就地作畦播种,也可用营养土块、纸袋或营养钵育苗。育苗床土为50%腐熟马粪和50%园田土,同时,每立方米床土再加尿素20克和过磷酸钙250克,混匀过筛后,在苗床上平铺5~10厘米厚。二、莴苣种子选择叶用型莴苣有结球莴苣和散叶莴苣,还有半结球的皱叶莴苣。生产上多用结球
1.症状莴苣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生霜霉病,尤以成株受害严重。主要为害叶片,先从植株下部叶片出现淡黄色病斑,逐渐向上蔓延,病斑近圆形,或因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以后病斑变褐色,干枯,严重时,病斑互相连接,全叶干枯坏死。潮湿时,叶背病斑长出白色霉状物,此为病原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2.传播途径和发生规律本病是由鞭毛菌亚门莴苣盘梗霉真菌侵染引起,病
莴笋茎部裂开以后,根治比较困难,主要是采用预防措施。越冬的莴笋翌年返青前期,对肥水管理要以控为主,使叶面积扩大、充实,为茎部肥大积累营养物质作准备。当进入莲座期,叶数明显增多增大,心叶与莲座叶平头,莴笋茎部肥大加速,应勤施肥水,特别注意增加速效氮肥和钾肥,每亩施尿素15千克或硫酸铵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有条件的可以追施1-2次大粪稀,每
1、种子处理:夏季育苗因出苗率低,应进行种子低温处理。其方法是先浸种12小时,后用纱布包好放入冰箱内(2℃-5℃)处理2天,接着在阴凉处铺开,待种子开裂发芽后再行播种。2、播种:播种应防止稀密不均,播前应浇足1次底水;每平方米播种3克-3.5克;在地面覆盖遮阳网降温、保湿,出苗后揭除。3、苗床管理:夏季育苗应防暴雨冲淋和高温干旱,可采用防雨育苗和遮
1.叶用莴苣:主要品种有:伊丽莎白、意大利生菜、皇帝等。2.茎用莴苣:主要品种有:挂丝红、碧剑、三青皮等。3.结球莴苣:外部呈幼嫩的鲜绿色,内部则因无法接受阳光照射而呈微黄色或白色,在颜色和营养价值上比其他品种差一些。
栽植密度依品种与季节而异。早熟种,行株距为18-23厘米见方,亩栽8500-12000株,晚熟种25-30厘米见方,亩栽7000-8000株。
主要为害叶片。初在叶两面生白色粉状霉斑,扩展后形成浅灰白色粉状霉层平铺在叶面上,条件适宜时,彼此连成一片,致整个叶面布满白色粉状物,似铺上一层薄薄的白粉。该病多从种株下部叶片开始发生,后赂上部叶片蔓延,整个叶片呈现白偻,致叶片黄化或枯萎。后期病部长出小黑点,即病原菌闭囊壳。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病原菌为微疣匐柄霉。病原菌在病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冬。当温度和湿度相适宜时,进行初侵染,。通过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温暖**、阴雨天及结露持续时间长,病害易流行。在土壤肥力不足时,植株生长衰弱时,发病重。
一、育苗叶用莴苣(生菜)属半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条件,不耐炎热,如要周年供应采用露地和保护地相结合的方式生产,基本可满足全年的需求。一般育苗每亩用种量25—30克,苗床面积与定植面积之比约1:20。莴苣种子小,发芽快,一般多用干籽直播。种子一般只进行晾晒处理。如浸种催芽,则先用凉水浸泡5—6小时,然后放到16—18℃条件下见光催芽。经2
一般于笫一年秋季9-10月播种
1.农业防治(1)实行轮作病地实行与百合科、黎科、菊科等蔬菜轮作3年。(2)合理施肥施足有机肥,有机肥要经过充分腐熟,而且不带病残体。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3)栽培防治用无病土育苗;适期播种、定植,密度适宜;精心管理,避免人为造成植株的伤口,可减轻发病。(4)科学浇水浇水后保护地加强放风,露地加强松土,降低田间湿度。(5)及时清洁田园把病
莴苣褐腐病主要为害结球莴苣肉质茎或根茎部。肉质茎染病,初生水浸状斑,深绿色不规则,后变褐色,迅速软化腐败。根茎部染病,根茎基部变为浅褐色,渐软化腐败,病情严重时可深入根髓部或结球内。(来源于百度百科)
选用玻璃生菜、软尾生菜、红叶生菜、鲫爪、雁翎等莴苣和白皮尖叶莴笋、尖叶莴笋、鱼肚莴笋等耐寒性品种,可减轻发病。
具有5~7片功能叶,齐地部位植株直径0.7厘米左右。春播和秋未冬初播种莴笋,一般在播种后40天左右,笋苗具有6片真叶时移栽。夏播和秋播莴笋一般在播后30天左右,笋苗具有3~5片真叶移栽。
莴苣腐败病又称黑腐病、细荫性叶斑病,主要危害肉质茎。也危害叶片.肉质茎染病,受害处先变浅绿色,后转为蓝绿色至褐色,病部逐渐崩溃·从近地面处脱落·全株矮化或茎部中空;叶片染病产生不规则形水演状褐色角斑,然后颜色变淡,干枯呈薄纸状,条件适宜时可扩展到大半个叶子.周围组织变揭枯死,但不软腐。主要为害肉质茎,也为害叶片。肉质茎发病,病斑纺锤形
土壤要求离芒的根系吸收能力较弱,对氧气的需求量高。将它栽培在破土或者轮土上,根系生长发育不良。因此,应该选择有机质含量较高、通透性较好的壤土或者砂壤上栽培蒿在。离它喜欢微酸性土壤,适宜的土壤PH值为6左右,当PH值大于7或者小于5时,都不利于黄宜的生长发育。
莴苣属耐寒性蔬菜,喜冷凉气候,不耐高温。发芽温度为4℃以上,莴苣15-20℃最佳,若气温超过30℃,则不会发芽。其幼苗可耐零下低温,幼苗生长适温为15-20℃,茎的生长温度为11-18℃。莴苣喜昼夜温差大,开花结实要求较高温度,适温为19-22℃。
按新鲜莴笋30公斤、白砂糖25公斤、糖粉5公斤、石灰1.2公斤、山梨酸钾20克的配比准备原辅料。将新鲜莴笋削去外皮,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条,放入5%的清石灰液中浸泡12小时,然后清水冲洗几遍。投入热水锅中煮沸15分钟后捞出,冷水中冷却。将冷透的莴笋条和70%的白砂糖一同入锅,待糖溶化,煮沸,然后煨糖20分钟起锅。将莴笋条和糖液一同入缸,浸渍3天。将
(1)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氮肥,增施钾肥;(2)肥料分配方式以基、追结合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合理配施钾肥;(3)酸化严重的菜园,应适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4)施肥与优质栽培技术特别是水分管理结合,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2.施肥建议(1)基肥一次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2)产量水平35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0-14公斤/亩,磷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