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纹枯病分布很广。近几年小麦纹枯病普遍发生,危害也很严重,成为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 小麦纹枯病在小麦的各生育阶段都可发生,而主要发生在植株下部的叶鞘和茎秆上。小麦播种后出土前受害,芽鞘变褐,严重时烂芽枯死。幼苗出土后受害,叶鞘上形成中部灰色、边缘褐色的病斑,叶片发黄,病重的苗枯死。拔节后受害,病株基部叶鞘上出现椭圆形水渍状病斑,后发展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去纹状斑,病斑扩大相连形成“花秆”。由叶鞘侵入茎秆后,初呈浅褐色条斑,后发展成边缘淡色、中间灰色的梭形斑,植株枯死不抽穗,或抽穗变枯色。后期空气潮湿,病部常产生白色霉状小团,逐渐变褐,形成不规则的小颗粒,即菌核。
发病症状:
小麦不同生育期都可能受到纹枯病的侵染,病状主要发生于叶鞘和茎秆上。叶鞘上病斑为中间灰白色,边缘浅褐色,病斑扩大连片形成花秆。茎秆上病斑梭形,纵裂,病斑扩大连片形成烂茎。由于花秆烂茎抽不出穗而形成枯孕穗或抽后形成白穗,结实少,籽粒秕瘦。
上一篇: 水稻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的原则是什么?
下一篇: 为什么蔗梢作种茎发芽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