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作物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作 > 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措施 其他经作

油菜春季田间管理措施

更新日期: 来源: 网络

1、结合浇水,追施薹肥今年天气比较干旱,结合浇水,追施薹肥。当气温在10℃以上时,油菜陆续现蕾抽薹,每亩可施尿素7.5-10公斤或碳铵25公斤,氯化钾8公斤或撒施草木灰150公斤。对于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严重脱肥的田块要重施、早施、分次施。

2、中耕培土,清理“三沟”立春后,有条件地区,应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中耕培土,清除杂草,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并减少菌核数量,减轻菌核病危害,促进油菜生长。结合中耕,清理“三沟”,保证排灌需要。

3、防治病虫害。油菜蕾薹、开花期,易发生菌核病、病毒病、蚜虫、潜叶蝇等病虫害,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害虫,且蚜虫能传播病毒病。当有蚜株率在10%左右时,每亩用2.5%敌杀死20毫升对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杀蚜虫。油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防治菌核病应在降低田间湿度的基础上,用药剂防治,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药液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公斤。对感病品种和长势过旺的田块应在第一次液,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公斤。对感病品种和长势过旺的田块应在第一次施药后的1周左右再施1次药。

 一是清沟沥水防渍害。近期雨水多,油菜大田田间湿度大,因此要做好清沟沥水防渍害工作,降低油菜大田地下水位,提高土壤通透性,促进根系生长,以利支撑地上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促进油菜正常生长。

  二是早施苔肥促春发。各地要抓住有利时机,尽快追施苔肥,一般在油菜苔高15厘米左右(既抽苔五寸高时),看苗情、趁小雨、早施苔肥,一般每亩可撒施尿素5-8公斤。苔肥的施用一定要避免过时、过量,而造成油菜后期“疯长”。要大力提倡根外追肥技术,可亩用“磷酸二氢钾”高效复合肥150克兑水3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能有效促进油菜生长发育,提高油菜产量。

  三是补喷硼砂防不实。油菜对硼需求量高,缺硼对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应加大优质硼肥的使用量。除在播种时亩用1公斤硼砂作基肥外,应抢在油菜蕾苔期至初花期,亩用硼砂0.15公斤,兑水30公斤,根外喷施1-2次。喷施硼肥以蕾苔至初花期喷施效果最好。

  四是适时防治病虫害。要密切注意油菜大田病虫发生动态,并根据病虫情报,及时指导农民,做好大田病虫防治工作,特别是油菜菌核病的防治。要及时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病虫情,指导农民因地、因苗、因时落实各种抗灾增产的春季管理措施。

1、结合浇水,追施薹肥今年天气比较干旱,结合浇水,追施薹肥。当气温在10℃以上时,油菜陆续现蕾抽薹,每亩可施尿素7.5-10公斤或碳铵25公斤,氯化钾8公斤或撒施草木灰150公斤。对于苗小、苗弱、全株呈紫色、严重脱肥的田块要重施、早施、分次施。

2、中耕培土,清理“三沟”立春后,有条件地区,应抓住封行前的有利时机,中耕培土,清除杂草,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并减少菌核数量,减轻菌核病危害,促进油菜生长。结合中耕,清理“三沟”,保证排灌需要。

3、防治病虫害。油菜蕾薹、开花期,易发生菌核病、病毒病、蚜虫、潜叶蝇等病虫害,应及早做好防治工作。蚜虫是油菜的主要害虫,且蚜虫能传播病毒病。当有蚜株率在10%左右时,每亩用2.5%敌杀死20毫升对水50-60公斤喷雾,也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杀蚜虫。油菜的主要病害是菌核病,防治菌核病应在降低田间湿度的基础上,用药剂防治,主要在初花后进行,喷药次数应根据病情酌情掌握,药液尽量喷于植株中下部。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公斤。对感病品种和长势过旺的田块应在第一次液,每次每亩可喷洒药液80-100公斤。对感病品种和长势过旺的田块应在第一次施药后的1周左右再施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