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病发生流行与气候条件温湿度变化有关,姜块定植后,长期遇阴雨天气,雨后高温暴晒的天气,极有利于腐霉菌对姜块茎的侵染,所以病害发生普遍,危害严重。低洼地、积水、杂草丛生地块及连作地病重,这与土壤中病残体含菌量积累增多有关。其次,过多地使用化学肥料,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大姜呼吸和根系生长,也是发病的诱因。通常日暖夜凉的天气和低洼积水地块
第一招:食用盐保存法准备一些食盐,以及面巾纸,保鲜膜。面巾纸上晒一些食盐,将生姜放入纸巾中包裹高,因为纸巾不能完全密封,所以外层还需要用保鲜膜包裹一下,密封好后,生姜就可以存储一段时间,保持新鲜的状态。第二招:保鲜膜保存法准备一盆清水,水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放入生姜浸泡,浸泡时间为十五分钟左右。浸泡好后,用纸巾擦干生姜表面
新姜,又叫子姜,系老姜的芽姜,生长期短,皮薄肉嫩,辣味淡薄。
1.种植诱杀作物:可以通过在姜田周围种植诱杀作物来进行预防,钻心虫食性杂,除危害生姜外,还危害玉米、高粱等作物。根据这个特点,可有目的地在姜田周围栽植诱杀作物,待成虫产卵后,可进行药剂防治或拔除沤肥,此法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处理已产过卵的诱杀作物。2.生物防治:赤眼蜂是大姜钻心虫卵期的主要天敌。在成虫产卵初期或初盛期每亩多次放蜂1万头为宜
生姜的收获,按产品用途,有收种姜、嫩姜和老姜之别。种姜一般在6月下旬,苗高4-5片叶子,小心地拨开土壤,在种姜与新姜相连处轻轻折断,将种姜取出。若采收过迟,掘取时损伤根群过多,影响姜株的继续生长和产量。收获种姜,也叫"扒老姜"、"偷娘姜"。姜种可以提前出售,早受益,但多雨时易造成根茎腐烂,伤口处有利病菌感染。从8月起,就可以陆续采收嫩姜。采
盆栽生姜,由于它的根系只能在很小的土壤范围内活动,因此对土壤的要求比露地花卉更为严格。一方面要求养分尽量全面,在有限的盆土里含有花卉生育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另一方面要求有良好的理化性状,即结构要疏松,持水能力要强,酸碱巴度要合适,保肥性要好。正因为如此,盆栽生姜时应尽量选择有良好的团粒结构,疏松而又肥沃,保水排水性能良好,同时含
姜的采收与其它蔬菜不同,可分嫩姜采收、老姜采收及种姜采收三种。
姜对锌和硼的吸收动态与氮、磷、钾等相似,幼苗期吸锌量占总吸锌量的7.5%,吸硼量占总吸硼量的8.69%,随着植株的不断增长,吸锌量和吸硼量逐渐增加,转折期二者各占其总吸收量的23.8%和24.3%,旺盛生长期吸锌量和吸硼量大幅度提高,占各自总吸收量的68.7%和66.9%,说明根茎膨大盛期需要较多的锌和硼参与代谢,因此更应注意及时施用。生姜在生长过程中,除了需
在姜田里发现,不少大姜叶片变成了红色,有些甚至是整条茎秆的叶片都发红,下部老叶严重,向上逐步减轻,这种情况在姜田里以点状分布。虽然叶片变色,但是叶片很完整,没有出现病斑,茎基部也没有发现病斑,而在靠近地表的茎基部发现了虫眼,因此大姜叶片变红可能是害虫咬食茎秆造成的。通常危害姜茎的害虫是姜螟,菜农通常称之为“截虫子”。姜螟幼虫钻入姜
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保健功效。
2、生姜栽培要点:4月中旬地下20厘米地温即可稳定在15℃以上,此时播种能确保姜种正常发芽生长。⑴备播:有条件的姜地要进行秋(冬)耕晒垡。早春将姜地深耕细耙整平,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圈肥1万千克、复合肥50-70千克,并提前20-30天做好姜种处理催芽等备播工作,具体做法是:3月20日前后,从窖中取出姜块,去除泥沙,选肥大饱满、无病虫害,每块姜种以50-
般生姜从催芽播种到收获需200天以上,比一般蔬菜生长期要长。生姜的生长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旺盛生长期和根茎休眠期四个阶段。发芽期:从种姜幼芽萌动到第一片姜叶展开,为发芽期,一般需40~50天。此期生长量很小,主要依靠种姜的养分生长发芽。幼苗期:从展叶到具有2个较大的侧枝,为幼苗期,即群众所说的“三股杈”时期,需65~75
生姜指姜属植物的块根茎。性温,其特有的“姜辣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胃肠道充血,消化能力增强,能有效地治疗吃寒凉食物过多而引起的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吃过生姜后,人会有身体发热的感觉,这是因为它能使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这样不但能把多余的热带走,同时还把体内的病菌、寒气一同带出。当身体吃了寒凉之物,受了雨淋
老姜一般用作种姜、调味品或制干姜,要求姜块充分膨大老熟,纤维较多,辛辣味浓。随着天气逐渐转冷,气温日趋下降,生姜的生长日趋缓慢,地上部茎叶的养分逐渐枯竭,姜叶开始萎缩,茎秆变得枯黄。此时地下根状茎已充分膨大、粗壮,出现光泽,即为老姜采收时期,应及时采收。一般在10月采收老姜。对于作留种的老姜,可延迟到11—12月采收。也可在霜期到来之前
生姜腐烂病又叫软腐病、姜瘟。一、症状:主要为害根茎,初在茎基部或根茎上半部现黄褐色水渍状病变,逐渐失去光泽,姜从外部逐渐向内软化腐败,仅留表皮,内部充满灰白色具硫化氢臭味的汁液。病茎、病根染病初呈浅黄褐色至暗紫色病变,后亦变成黄褐色腐烂,致叶尖或叶脉呈鲜黄色至黄褐色,叶缘上卷,病叶凋萎早落。二、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细菌主要在贮
生姜为耐阴植物,不耐高温强光,因此无论南方或北方均进行遮荫栽培。北方姜田插草遮荫示意图南方姜田搭棚遮荫示意图各地的遮荫方式不同,一般北方传统的遮荫方式是“插姜草”或称“插影草”,即用谷草插成稀疏的花篱为姜苗遮荫。近年来,选用遮阳网覆盖栽培生姜。生产上一般应选择透光率50%左右的遮阳网,透光率不可过高或过低。南方多搭棚遮荫,称“搭姜棚”
1.主要病原菌侵染源为带病种姜的病菌,土、肥、水都不带菌,且姜种为上年零星发病地的留种,用福尔马林浸种消毒,防效达到90%以上。试验表明,新姜区严格控制姜种带菌极其重要。2.茬地及周边地块为病茬地,且生姜连作,造成姜瘟病发生早,危害重,发病率均在50%以上。头年一块地发过病,还影响到当年周围多块地发病。3.大多数重病田块的病残株、病株、腐烂姜
答:防治措施:要多施有机肥;充足地供应石灰,对于供钙不足的酸性土壤应施用石灰等含钙肥料。石灰的用量与土壤质地有关,同时还需考虑原来土壤的?^1条件。此外,还可以选用其他含钙高的肥料如石膏等;实行深耕,多灌水,使土壤保持湿润,以增加植株对钙的吸收;因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引起根系吸收障碍的,土壤施用钙肥常常无效,一般需叶面喷施,可选用0.3%~0
生姜结群腐霉软腐病,又称根腐病、软腐病。防治方法:防治策略及措施与姜瘟病基本相同,都要强调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强调抓好选留健种、种姜消毒,实行轮作和改进栽培技术等环节。由于本病由腐霉属真菌侵染所致,故药剂选择上要有针对性,即选用对病菌毒性专一的选择性杀菌剂,特别以本病为主的地区或田块,可用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4%恶霜
病菌以菌丝体在种姜或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遗落土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病种姜、病残体和病肥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孢子囊及其萌发产生的游动孢子借雨水溅射和灌溉水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这几种腐霉菌都是土壤习居菌,土壤中多有存在,在姜种植期间,温湿度适宜,根和根茎有伤即可侵入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