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环纹炭团菌:是危害壳斗科耳木的主要杂菌。多出现在耳木表面的纵沟中,形似黄豆大小的黑色颗粒,严重时连成片。此菌多在潮湿阴蔽处发生。耳木被害后,抑制黑木耳菌丝生长,甚至其他杂菌也不能生长。2.牛皮箍:此菌有黑白两种,紧贴在耳木上生长,形似贴药膏。多在阴雨天发生,引起木质部粉状腐朽,这种耳木便不发生耳芽。3.韧皮菌、朱红栓菌、绒毛栓菌:这
当然有影响。黑木耳由于生长环境不同,采收季节和晾晒程度不同,可分为拳耳、流耳等五种次品。
前几天参观食用菌基地买了些毛木耳,叶片肥厚,但是晒干后和超市里卖的木耳不一样,背面有白色物质,看起来不那看么好看,煮后吃起来发粘一、外形区别毛木耳的外形与黑木耳差不多,但是背后呢,却长满了黄色的绒毛,叶片也比黑木耳要厚一些,如果不仔细看,还真是很难分得清楚。二、口感区别同样的做法,黑木耳吃起来嫩嫩的滑滑的,还有一点粘粘的感觉;毛木
1.泡发黑木耳时,一定不要用热水泡,用热水泡黑木耳会导致木耳的营养物质流失,最好用70摄氏度的温水泡。2.泡发黑木耳时,可以将黑木耳放入瓶中,加上水和食醋,盖上盖子,然后摇晃1分钟,黑木耳就会泡发的更快,而且脏东西能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脱落。3.大家泡黑木耳时,吃多少就泡多少,泡好的黑木耳如果存放的时间太长,营养物质也会大量流失的,还会影响
请问黑木耳封闭式接种是怎么样的?黑木耳建议选用无菌箱接种。采用全封闭的接种箱接种,可大大减少污染机会,提高接种成功率。具体操作如下:1、用75%的酒精棉擦拭双手、菌种瓶、接种用具及被接种菌袋;2、去掉菌种瓶上的棉塞,去掉菌种表面的老化皮;3、迅速将菌种移接入菌袋内;4、传统的料面接菌一定要使菌种完全覆盖表面,可直接拧袋封口;5、菌棒制菌可
木腐型食用菌栽培中常见的问题及防治措施?请教了!木腐菌是指生活在枯枝朽木上的一类大型真菌,我们常用的有平菇、金针菇、香菇、白灵菇、木耳、等,以下是在生产中常见的几个问题及防治措施。一、菌丝未长满袋即会出菇栽培种常遇上菌丝只生长了1/3或2/3时,就出现菌蕾。(一)主要原因:1.菌丝培养阶段环境条件不适应,如培养料过干过湿,装袋时压得太紧,
1.可充分利用温室空间,提高经济效益。日光温室由于建造一次性投资较大,室内土地珍贵。温室间作套种黑木耳,可以根据木耳生长不需直射阳光的特性,在弱光区栽培,并且不影响主栽蔬菜的正常生产,从而提高经济效益。2.合理利用了光、热、温度等资源。经常性散射光条件对黑木耳菌丝发育有促进作用;黑木耳是中温性食用菌,其发育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广泛。日光温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袋产干黑木耳40~60克,是木段产量的7.9倍;周期仅2~3个月,是木段的1/10;效益是木段的24倍;经辽宁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认为:该项目有"五大发明突破"、"六大技术改进";改变了依靠木材生产木耳的历史,使黑木耳栽培从林区走向了田间大地。这项技术很快得到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94年3月通过了辽宁省科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与会专家对塑料
现在种植代料黑木耳经典配方是怎样木屑79%,麸皮或米糠15%,红糖1.5%,石膏粉2%,硫酸铵0.3%,玉米粉1.7%过磷酸钙0.5%。基本配方:棉子壳200千克,木屑30千克,麦麸20千克,豆饼2千克,过磷酸钙5千克,轻质碳酸钙、石膏粉各2千克,石灰粉1.5千克,尿素0.8千克,保成功3袋,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拌料型)1袋。基本配方:木屑225千克,麦麸25千克,过磷
一、病害识别1、褐斑病:为害叶片,病斑近圆形,大小似高梁粒至黄豆粒大小不等,边缘紫褐色,分界明晰;病斑中部黄白色至黄褐色,稍下陷质薄,有的易穿孔,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病斑,失去食用价值。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第2年以分生孢子侵染,病部产生的孢子又借气流及雨水溅射传播再侵染。湿度是该病的发生扩展的决定因素,保护地内漏雨的
木耳菜紫斑病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溅射进行传播侵染。传播途径:以分生孢子借气流及雨水溅射进行传播侵染。
产前期以熏蒸性药剂为主,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下述措施的一种进行处理。选用异硫氰酸酯类物质,98%棉隆10~15公斤/亩,或20%辣根素悬浮剂25~50克/平方米,或35%威百亩水剂100~150毫升/平方米;氯化苦原液40~60克/平方米,或1.3-二氯丙烯液剂10~15克/平方米,或二甲基二硫40~50公斤/亩,或碘甲烷等20~30克/平方米;混合熏蒸,将氯化苦和其他熏蒸剂混用,对以根结
一种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sp.)的细菌。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木耳对湿度的要求不同的。菌丝生长要求段木含水量为35%-40%,代料栽培的培养料含水量55%-60%,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子实体形成阶段需要较高的水分,空气相对湿度以90%-95%为宜,低于80%时生长迟缓。木耳属于胶质菌类,晴雨相间的天气,有利于菌丝纵深生长蔓延,促进耳片的发育、展开。一次降雨,可以吸收其干重15倍
1、首先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法,因为病菌以菌丝体随病残体越冬,所以尽可能同一块地不连续栽种,一般2-3年要轮换一次栽种地,并且要无病先防。2、降低地下水位,田间要排水良好,通风透气,可以有效降低发病;早预防、早控制,能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大大降低农药防治成本。3、移植时要严格清除病苗。移植前用对口农药药液浸幼苗,待晾干后再定植;发
①棉壳60%,玉米芯30%,杂木屑、米糠等10%,石膏或石灰2%—3%;②棉籽壳30%—40%,玉米芯30%,杂木屑20%—30%,米糠10%,石灰2%—3%。拌种、装袋、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皆按常规方法进行。
出耳管理1、搭设好耳床或耳棚耳床的制作可根据地势和降雨量做成地上床或地下床。据龙井地栽黑木耳的实际经验以地面平床形式较好。做好耳床后,床面要慢慢的浇重水一次使床面吃足吃透水分再用1:500甲基托布津溶液喷洒消毒。同时将准备盖袋用的草帘子也用甲基托布津药液浸泡,然后拎出控干水分。耳棚在移入栽培袋前也要对地面(地面铺层煤渣和石灰最好)和草帘子
一、控制温度耳片生长的温度范围为16℃~35℃,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4℃~28℃,在此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耳片生长越快,温度低于18℃时耳片生长缓慢,温度超过35℃时,耳片生长受到抑制。当温度低于20℃,要减少通风,做好保温工作。温度超过33℃时要注意喷水降温,加强通风。二、调节湿度耳片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可通过人工喷水来维持
生长习性寄生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生长于栎、杨、榕、槐等120多种阔叶树的腐木上,单生或群生。人工培植以椴木的和袋料的为主,人工培植以椴木和袋为基体,潮湿地带生长比较多。
将罐头瓶装的栽培种移入栽培室外,去掉牛皮纸、瓶盖,保留中央有孔的聚丙烯薄膜;孔径2厘米,既透气,又透光,也能保持一定的湿度。培养室内管理与塑料袋栽培相同,空气湿度保持在80%~95%,室温为10~15℃,生料栽培也可。当气温达20~28℃时,每天中午要开窗换气,随后喷雾保湿。见到耳芽后,将瓶卧放,取下塑料薄膜盖,加大空气湿度与通风量,耳片平展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