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秸袋墙结合栽培平菇技术以豆秸为培养料,采用袋栽和墙栽相结合的方式栽培平菇,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配制培养料:选用干燥无霉变的豆秸,经太阳曝晒2-3天后粉碎。培养料配方(以重量计):豆秸粉78%,麦秸10%,豆饼5%,玉米粉2%,石膏1%,过磷酸钙3.5%,尿素0.5%。培养料加水130公斤拌匀后堆积发酵,发酵期间翻堆3次。装袋接种:将发酵好的培养料散开,
食用菌母种多次转管,容易导致菌种退化或者变异。食用菌的菌种是菌丝体的纯培养物。生产中不能直接使用母种播种,而必须将母种扩大培养成原种、栽培种或液体菌种,才能在生产上广泛使用。从科研单位购买的母种,多已转管2~3次,基层菌种广转管1次比较稳妥。如果菌种厂转管次数过多,常会出现菌丝生长缓慢的现象,或出菇推迟、出菇少,或菇形小、质量差,甚至
1、发育条件:平菇品种有高、中、低温型和广温型等数种,菌丝生育温度为5~36℃,子实体为5~30℃,一般为8~18℃,最佳制种期为9月~翌年4~5月。平菇耐湿,栽培时可直接喷水在菌袋和菇体上,其子实体发育期间,需充足氧气,故栽培时要常开前后门和提升棚膜,降低裙膜通气供氧。2、栽培方法:有3种,均采用22×44厘米的菌袋,两头接种,出菇。A、床架式床架
1.高脚菇。菌盖小,分化较差,菇柄较长。发生的原因是原基形成及分化期菇房缺氧,光照不足,同时温度偏高,影响了菌盖的正常分化和发育。防控方法:加强通风,调节光照和温度。2.瘤盖菇。菌盖边缘有许多颗粒状突起、色浅,菇盖僵硬,生长迟缓,严重时菇盖分化较差,形状不规则,原因是菇体发育温度过低,持续时间较长,致使内外层细胞生长失调。防控方法:调
风干法:将出过1~2潮菇的菌袋去掉菇根、死菇、老菌皮,风干,放置在阴凉通风处。8月底降温后,将菌袋浸泡在水池中,使其吸透水分,再进行出菇管理,一周后即可出菇。沟贮法:选择地势较高、排水方便的地方挖贮藏沟,并撒石灰消毒、杀菌,再将没有污染的菌袋放入沟内,一般放3~4层。沟上覆约50厘米土。入秋后挖出菌袋,在浸水池内浸泡24小时左右,按常规进行出
1蓝色菇菌盖边缘产生蓝色的晕圈,有的菇体表面全部为蓝色盖覆。①发生原因。菇房内采用煤灶加温,或者菇房紧靠厨房,由于煤炭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毒害气体,加上通风换气较差,造成菇体中毒,进而发生变色反应。②防治措施。冬季菇场增温措施宜采用太阳能、暖气、电热等方法,如采用煤火、柴火等方法加温,应设置封闭式传热的烟火管道,防止二氧化硫等有毒
夏季栽培平菇,因高温高湿,虫害和杂菌严重发生,易使平菇失去商品价值。如何预防夏季栽培平菇的虫菌为害,现介绍如下:一、场地消毒:把整个栽培场地用敌敌畏喷雾消毒,地面上撒一层生石灰,把窗户和通气孔装钉窗纱防止害虫进入。二、培养料消毒:配方:棉籽皮99%,尿素1%,把水用石灰调到pH值12,加多菌灵0.2%(含量25%),敌敌畏0.1%(含量80%)。拌好料测
更换菌株现普遍使用的菌株“2796”是一种大粒型品种,其主要优势为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个头大、产量高,但符合要求规格的相对较少。因此,在有订货合同时可更换小粒型菌株。改变覆土覆土层较厚时土层中菌丝密布,但不易纽结,一旦纽结现蕾,周围菌丝便集中营养及水分供应,势必长成大个头子实体。一般正常覆土厚3~5厘米,调整为覆土2厘米厚,菌丝易纽结现蕾
种植平菇培养料的消毒灭菌应该使用高压或者常压进行灭菌处理。对于大棚的消毒灭菌可以使用甲醛与高锰酸钾混合进行熏蒸灭菌即可。
1、搞好菇房消毒对菇房及四周要进行彻底消毒,消除各种杂物。用石灰或黄泥抹墙缝。用10%的新鲜石灰水涂刷墙壁、房顶及床架,用来苏儿喷洒地面、房顶,在地面上再撒生石灰粉,最后用不着10ml/m3甲醛加5g/m3高锰酸钾汽化进行熏蒸消毒。在平菇栽培期间,定期喷洒脱0.1%高锰酸钾或3%-5%石炭酸。2、选用优良菌种平菇菌种要选菌丝浓密、洁白、粗壮、抗杂能力强、无
在平菇栽培中,病虫害是拦路虎。认识和及时防治,对正常生产具有重要作用,通常在室内或地道,连续栽培平菇,往往引起虫害、杂菌的严重危害,导致失败。形成第一次栽培产量高,第二、三次严重污染,甚至无收。究其原因,只要有以下两点:1、因每次栽培后不消毒,平菇生长过程中产生有害代谢物,积累在床架、洞壁上。2、菌丝体衰老,室内或工事阴暗,潮湿、通气
粗柄菇菇原基发生后,菌盖分化和发育速度不正常,表现为菌盖小,菌柄长,且柄粗质硬,商品价值较低。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采用了闷闭式保温防寒措施,导致供氧不足,菇体内养分运输失去平衡。防止措施:遇连续低温天气,产菇的菇棚采取闷闭式保温防寒时要注意在中午进行短时间通风换气,但切忌大风直吹料面,防止造成幼菇死亡。蓝色菇菇体生长时,菌盖边缘产生蓝色
我国农户栽培蘑菇大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受自然气候的影响较大,因而需要根据蘑菇的温度特性确定适宜的栽培季节。蘑菇栽培程序各地基本相似,但因气候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栽培生产的时间安排各地并不一样,大致如下:(一)南方地区:产菇期是连续的,采收期一般从11月中下旬到翌年4月中旬,采收期大约140天左右,可采6潮菇。通常以春节为界,节前为前期菇,节
防治食用菌受木霉菌污染的措施有:1、菇房要彻底消毒,并加强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培养基要严格灭菌。2、点片发生时,要立即控制,方法是:撒施石灰或喷3%-5%的石灰水,也可喷施1%的多菌灵药液。栽培袋内局部发生污染时,可配制5%的福尔马林液或500倍的多菌灵溶液,用医用注射器局部注射杀灭。
平菇毛霉软腐病的防治方法平菇毛霉软腐病的病原菌为毛霉菌。一般发生于子实体充分成熟后未及时采收,而菇房又处于高温湿条件或床面较长时间有积水的环境下,发病的子实体呈淡黄色或浅褐色的水渍状软腐,一般从菌柄基部开始产生,最后导致整个子实体呈水渍状软腐,表面粘滑,无腐臭气味。其防治方法有:(1)适时采收成熟子实体,成熟子实体生长势衰弱,易发生
1.生产季节的安排小拱棚内气象因子变化比较快,很容易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所以选择好栽培季节既能省工、省时,还能高产、稳产。根据周口市气候状况:堆料应在7月底~8月底,播种应在8月中旬~9月底,收菇在10~12月。此期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蘑菇生长发育的要求。同时,为了保证双孢蘑菇生长后期对温度的需求,栽培时应选择低温品种。 2.二次发酵法堆料
①堆置好培养料,提高堆温,降低氨气含量,防止培养料过湿,一边拟制鬼伞生长。若堆料周围有鬼伞,应注意将产生鬼伞的料翻入中间料温高的部位,以便杀死鬼伞孢子。料进房后进行发酵处理,进一步将残留的鬼伞孢子杀死,但室温应逐步上升,使料内氨气得以充分散发。②菇床上发生鬼伞后,适当降低室内湿度,提早覆土,可拟制鬼伞子实体生长。③床面发生的鬼伞,
1、确保80%以上香菇菌棒达到生理成熟,菌棒三分之一的表面有瘤状突起,接种口周边有红棕色斑块,这时菌棒才适宜脱袋。2、在晴朗的天气,气温在18-23度,温差不超过10度时进行脱袋,要边脱袋边盖薄膜,防菌棒脱水。3、注重气生菌丝的培养,菌棒脱袋后要盖严薄膜2天,当气生菌丝培养到1-1.5毫米时,通过人工早晚掀盖薄膜,每天2次,迫使菌棒分泌色素,促菌棒转
平菇罐头原料收购的质量分级标准为:一级菌盖直径4.0~6.5厘米,柄长不超过2厘米,菇形完整,菌盖肥厚,卷边,自然色泽,菇柄切削整齐,菇体新鲜、清洁,无变色,无异味,无虫蛀,无病斑,无机械损伤,无杂质。二级菌盖直径6.6~8.0厘米,其余同一级菇。三级菌盖直径8.1~10.0厘米,其余同一级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