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水产渔业 > 水产养殖 水产养殖

怎样防治鳖的病害?

由于池塘环境、水质、饲料及放养甲鱼种本身的状况,在养殖甲鱼的各个阶段均会产生甲鱼病。随着我国“养甲鱼热”的兴起,甲鱼的病害有增加及蔓延的趋势。目前发现的甲鱼病主要有下列几种。1、出血病;由气单胞杆菌引起。症状为全身炎症显著,腹部充血发红,口、鼻、肠管出血。病甲鱼呆滞,摄食减少。防治方法:使用抗菌类药物,磺胺0.2克/公斤体重,混入饲料中

哪种水色养鱼效果好?

肥水浮游生物数量多,鱼类容易消化的种类如硅藻、隐藻或金藻等较多,浮游动物以轮虫较多,故水色呈黄褐色或油绿色。透明度小,一般为30厘米左右。肥水按其水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茶褐色(黄褐色),此种水色是硅藻种类占优势;另一种为油绿色,此种水色多为绿藻和隐藻,有时也有较多硅藻。此种水色由于浮游生物多,而且多为鱼所利用,养鱼效果好。

圆尾鲎(yuánwěihòu)(学名:carcinoscorpiusrotundicauda),也常称作马蹄蟹及鲎,其形态已维持不变五亿年,是在香港发现的三种鲎中,仅存的两种之一(另一种为中国鲎),并成为世界自然基金会“海洋十宝”的其中一员。圆尾鲎是鲎的现存种类中个体最小的一种。圆尾鲎含有剧毒,切勿食用。中国鲎(学名:tachpleustridentatus),体似瓢形,深褐色,由头胸部、腹

症状及病理变化:病虾行动呆滞、翘首、匍伏于池底或水草上,不时浮于水面作无方向的狂游,或漂浮于水面,以自身为轴作旋转翻滚。全身肌肉由无色透明逐渐变为白色不透明;眼球肿胀,由黑色变为褐色,进而溃烂,有的只剩下眼柄,因此叫瞎眼病。病虾的血淋巴液稀薄,失去原有的浅蓝色,由透明变混浊,凝固缓慢;血淋巴液涂片染色后,在光镜下可看到有许多弧状杆

发现鱼浮头的急救办法有哪些?

当发现鱼浮头的急救办法有加注新水、开增氧机、泼洒增氧药物等,以减少死鱼现象的发生。淡水鱼浮头主要原因有:(1)下午或傍晚雷阵雨后造成池塘水急剧对流;(2)光照不足,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较差,溶氧供不应求;(3)水质过肥或败坏;(4)浮游动物繁殖过多;(5)亩存鱼量过高。一、防止浮头的主要措施首先,适当加注新水:应视鱼塘水情况,在夏秋季5~7

1、过滤池的水量应保持在水泥池水量的20%~30%,如池子大需较大的过滤槽时可装设多个过滤槽,效率较高.各个过滤槽在装设时宜采用平行相通式。从第一个过滤槽的上部进水,再从最后一个过滤槽的底部排水。过滤池没置的两个原则:一是向上逆流式,水由下往上走,将污物沉人池底;二是多槽连接,水山一个槽一个槽流过,效果较佳.2、过滤池的作用可使循环水允分

早期蝌蚪如何饲养管理?

1、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觅食,依靠从卵中带来的营养维持生命,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并开始觅食,所食饵料以卵外胶质膜和未受精的蛙卵为主,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水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

青虾体表长青苔应及时处理?

目前首先要去除青虾体表的青苔和降低池塘水体中藻类的含量,每亩池塘可先使用50~100克硫酸铜加水全池泼洒进行杀藻,杀藻后1~2天,再根据池塘水体的透明度适度进行肥水操作,肥水时一般可选用尿素或碳酸氢铵等。

蛤蚧的繁殖特性?

蛤蚧的繁殖季节为3~8月份。蛤蚧雌雄外形明显:雌体粗胖,稍黄,花纹稍粗,尾稍尖。母体条重100g左右。雌雄比例(20~30):1为宜,如果雄性过多会互相争雌争食,咬断尾巴降低药用价值。将待产的雌体养在笼内,用纸格分开,纸格内贴上一层薄纸,让其产卵于纸上,便于扯下薄纸取卵,集中进行人工孵化。笼外用布遮光,使蛤蚧安静产卵。在产卵前半个月要多喂些昆

与所有养殖动物一样,甲鱼也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要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需求。(1)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成分,对甲鱼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甲鱼对蛋白质的需求一般是稚幼期高,随着个体的长大,需要量也逐渐减少,并受到蛋白质质量、原料粒度、水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在28——30℃水温条件下,稚鳖蛋白质需要量为50%;幼

贝壳中等大小,全体呈长圆锥形。壳质厚,极坚固。壳高26-30mm,壳宽14-17mm。壳顶尖,螺层7层,缝合线深,体螺层略大,壳面黄褐色或深褐色,有明显的生长及较粗的螺棱。壳口卵圆形,边缘完整。厣角质,黄褐色,卵圆形,其上有同心环状的生长纹。

为什么要养水?

“养鱼先养水”,这句古话高度概况了水质管理的重要性,只有水质好了,金鱼才能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并在其中健康生活。水源:家庭养鱼主要是自来水,自来水含有大量的游离氯,氯易伤害金鱼的鳃,影响呼吸,必须在太阳下晒2-3天或用硫代硫酸钠处理后方可使用,家庭养鱼最简便的方法就是使用除氯后的自来水。换水:最好每天换水1次,根据水质情况,不确定换

池塘单养河蟹,面积小而密度大,活动空间小,尽管采取了种植大量水生植物等措施,但自相残食的概率还是较高。如将仔蟹套养在成蟹池中,则绝大部分被2龄蟹残食,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就是同一年龄的蟹种,为了提高成活率,其规格大小也务必一致,这样才能做到同步蜕壳,同步生长。因此,成蟹池不能套养当年仔蟹。而湖泊等大水体,河蟹密度小,隐蔽物多,不同年

龙虾和泥鳅能混养吗?

可以混养,但不能放小苗进去,这样他们会吃掉

贝类通过消化系统过滤海水来获取食物,在被工业废水或下水道污染的水域生活时,能将有毒化学物质在体内积累。如果贝类增多,就可以有效过滤氧化物和水藻。专家发现,在海洋生物中贝类具有良好的过滤和富集特性,可以吸附并消耗苯、酚等多种有毒物质,消耗海水中过剩有机物,起到净化海水作用。贝类可以提供一种生态系统服务,是有名的生态清洁工,可以过滤掉

对虾养殖选苗有哪“四不要”?

1、头苗有软身打转的不要(体质弱脱壳后恢复慢)。2、在水瓢中狂游的不要(属于前提应激反映,这种苗对新情况顺应才能很是弱)3、花肝不要(肝已病变)。4、肝上有小白点的不要(有人称为‘’脂肪肝‘’,这种虾抵御力很是差,轻易患病)。

1、病因病原主要是聚缩虫、钟形虫、累枝虫等纤毛虫类。河蟹发病初期,体表长有黄绿色及棕色毛状物,活动迟缓,对外来刺激反应迟钝,手摸体表有滑腻感粘液,用显微镜可观察出原生动物及绿状藻。发病中、晚期,蟹体周身被厚厚的附着物附着,引起鳃丝受损,呼吸困难,继发感染细菌病,导致食欲减退,甚至不摄食,生长发育停滞,体质虚弱难脱壳,引起河蟹大量死亡

怎么预防青虾黑鳃病?

1、彻底清塘。水深1米的水面,每亩用生石灰150公斤,溶化后全池泼洒。有条件的塘口,在干塘时要曝晒池底,以杀灭病原体,减少发病率。2、虾种消毒。虾种放养之前,应用5-20毫克/升的甲醛水溶液浸泡消毒,保持水温在10℃左右,浸泡10-30分钟,以杀灭虾种身上的寄生虫和病菌。3、加注新水。要经常(特别是夏季和早秋)加注新水,以保持池塘水质清新。4、定期消

鲫鱼池塘如何饲养?

1池塘条件池塘环境。池塘面积一般以5-10亩为宜,水深1.5-2,5米,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池塘底质平坦、较硬,一般以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为宜,池埂坚实不漏水。清塘肥水。清除池底杂物和淤泥,方法有干塘法和带水法2种。干塘法:每亩用60-75公斤生石灰,池中保留8-10厘米积水,并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调匀;带水法:每亩水深50厘米左右,用生

渔池泛塘后的急救办法?

每当春夏之交,晴转阴时,往往气压降低,水中溶氧减少,这时不但要适当减少当日的施肥量,而且还要密切注意鱼类活动情况,严防鱼浮头严重时泛塘死亡。一旦发现鱼严重浮头时,必须急时抢救。在无增氧机条件下,可用如下土法:(一)大量向池塘中冲泄新水。(二)向池塘中泼洒黄泥食盐水,每亩用黄泥、食盐4千克加水调匀后全池泼洒。(三)池塘一边排水,一边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