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营养丰富,味甜可口,除直接食用外,还可加工成各种食品。在农村开办加工业,原料丰富,价格低廉,是本小利大的致富门路。一、红薯果酱将选好的鲜红薯切块磨成浆,倒入锅中加热到60~70℃,保温20分钟,继续升温到70℃,逐渐得到浓缩浆液。将浓缩浆液滤掉废渣后加入食用果味香精。甜味剂或添加少量水溶物和果胶,以提高其营养成分。再继续加热到80℃,逐
通过选用常用护色剂柠檬酸、抗坏血酸和亚硫酸氢钠,可有效控制甘薯加工过程褐变现象,提高甘薯食品的品质。
薯块的萌芽数,以顶部最多,中部次之,尾部最少。排种时要注意分清头尾,切忌倒排。一般顶部皮色较深,浆汁多,细根少。尾部皮色浅,细根多,细根基部伸展的方向朝下。薯块大小差别较大,排种时最好大小分开。为了保证出苗整齐,应当采用上齐下不齐的排种方法。大块的入土深些,小块的浅些,使薯块上面都处在一个水平上,保证出苗整齐。种薯排放方式有斜排、
甘薯腐烂茎线虫是全国检疫性有害生物
甘薯是良好的间作套种作物,因为它的栽插和收获时间不像其他作物那样严格。间作套种可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作物复合群体增加对阳光的截取与吸收,两种作物间作还可产生互补作用,有一定的边行优势。但间作套种时不同作物之间也常存在着对阳光、水分、养分等的激烈竞争。对作物高矮不一、生育期长短有参差的作物进行合理搭配和在田间配置宽窄不等的种植行距,将
叶片染病叶变形卷曲。芽、薯块染病芽卷缩,薯块表面产生暗褐色至灰褐色小点或于斑,干燥时疮痂易脱落,残留疹状斑或疤痕,造成病斑附近的根系生长受抑,健部继续生长致根变形,发病早的受害重。
高肥水地块甘薯每亩的栽培密度为2500-3000株。
病菌可随病薯在窖内越冬,病菌也可存活于土壤中,一般可存活1~3年。病薯、病薯苗、病土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施用带有病株残余的未腐熟粪肥也可传播。田间传播则可借雨水、灌溉水流、牲畜和农具等传播。甘薯小象甲、蝼蛄等害虫也可以传病。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20℃以上开始发病,发病最适温度为27~32℃,相对湿度80%以上最适于发病。降雨对田间病情影响
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就是在床底铺入秸秆、杂草、树叶、骡马粪等酿热物,再加盖薄膜产生热量促进薯块发芽的一种育苗方式。它的优点是:节省燃料、出苗齐出苗较快、成本低。采用酿热温床覆盖薄膜育苗应注意:南边要比中间深一些,南墙下面应向外稍斜一些,这样床温更均匀;选用作物的秸秆、杂草、树叶作酿热物要混入富含高温好气性细菌的骡马粪,碳氮比过大时
收获时要做到轻刨、轻装、轻运、轻卸,尽量减少薯块破损;入窖前严把质量关,凡是有损伤、病虫害、龟裂的杜绝入库或单独存放,尽早处理;作为种薯贮藏的甘薯在田间收获和贮藏时除将有损伤、病虫害、龟裂的剔除外,要特别注意将不符合本品种特征特性的甘薯剔除,以保证种薯质量。
早栽可以延长大田生长期,增大光合势,提高产量和品质。需要注意的是,不少农户习惯于整地后等天下雨时才栽,有的甚至到8月下旬才栽,浪费了大好秋光,实在可惜!秋红薯一般要求在“处暑”栽完。秋甘薯一般在7月种植,8月1日前种植完毕。
甘薯黑斑病是甘薯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发生普遍,我国各甘薯生产区均有发生。甘薯在幼苗期、生长期和贮藏期均能发病,主要为害块根及幼苗茎基部,不侵染地上的茎蔓。育苗期染病,多因种薯带菌引起,种薯变黑腐烂,造成烂床,严重时,幼苗呈黑脚状,枯死或未出土即烂于土中。病苗移栽大田后,生长弱,叶色淡,茎基部长出黑褐色椭圆形或菱形病斑、稍凹陷、初
一、温度管理。种薯上床排种后,温度宜高,应掌握在35℃-37℃,保持3-4天,使萌芽迅速。当幼苗出土后使温度略降,保持在25-30℃左右。当接近成苗期时,应保持在25℃左右进行炼苗,已达到壮苗的目的。阳畦苗床的温度调控是通过床膜通风和盖花苫来实现的。二、湿度管理。水分多少既可调节温度又能满足水分需要。床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80%左右为宜。水分过多易形
甘薯是喜钾作物,在其所需肥料中,氮占30%、磷占10%、钾占60%。在生长过程中,甘薯早期缺钾会出现节间、叶柄变短,叶片变小现象;后期缺钾老叶叶脉严重缺绿,并逐渐脱落,严重影响后期产量的形成。施用钾肥的方法是:(1)基施钾肥在整地起垄时,每亩用草木灰150千克,或硫酸钾(也可用氯化钾)10千克,与农家肥、氮磷复合肥(硝酸磷)混合后施入土壤做基肥。(2
红薯产生裂果有以下三种原因:1、红薯的品种关系;2、由于红薯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水肥条件较好的天气影响,生长的快,致使内外不均,从而导致开裂;3、由线虫和空凡发疱病引起,该病是红薯生长和贮藏期发生的一种生理性病害。该病通常在高温低湿的情况下发生,轻则造成薯块表皮凹凸不平,重则引起薯皮破裂翘起,造成薯块皮层和内部生长不协调而发生裂皮也会引
在保证薯苗成活的前提下尽可能浅栽。薯苗浅栽,入土各节位由于处于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的土层最有利于薯块的形成与膨大。一般栽深度在土壤湿润条件下以5-7厘米为宜,在旱地深栽也不宜超过8厘米。但在阳光强烈且地旱的条件下,要注意如果过浅栽插,因地表干燥和蒸腾作用强烈,薯苗难长根,茎叶易枯干,导致缺苗,应考虑适当深栽等措施。
1、增产效果明显。与相同品种的普通甘薯相比,脱毒甘薯的增产幅度可达20%—200%,具体增产幅度依品种对病毒感染的耐性差异而不同,病毒感染越严重,脱毒后增产幅度越大。根据我省17个市县的调查,我省脱毒甘薯增产幅度为25%—98%,平均47.88%,亩增鲜薯900多公斤。2、萌芽性好。比未脱毒甘薯出苗早1—2天,产苗量增加25%左右,百苗重增加30%以上。3、营养生长
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
根据红薯生育特点及需水规律,当雨量达不到红薯田间耗水数量以及土壤含水较少时,要及时进行灌水给予补充。反之,雨量过多或土壤含水较多时要进行排水。
甘薯卷叶虫的防治方法:当幼虫有危害苗头时,用40%速效流磷乳油1500-2000倍液喷杀,可收到卵虫兼治的功效;或用50%辛硫磷乳剂1000倍液,80-90%晶体敌百虫700-1000倍液喷杀。在幼虫发生较多时,可用手捏死卷叶中的幼虫,防止扩散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