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施肥由于茭白生长期长,植株高大,需肥量较多,是一种耐肥作物,要求基肥要足,追肥要及时。基肥:每亩(下同)施人畜粪35―40担,或碳铵50公斤加过磷钙40公斤,拌匀结合整地深层耙施。追肥:插后10―15天追施一次“促苗肥”,施人粪尿8―10担或碳铵25公斤加过磷酸钙10公斤,但要注意施碳铵时要在阴天下午离茭苗0.2厘米左右撒施,防止烧苗;栽植后1个月再
目前茭白栽培多采用寄秧育苗,不但可促进茭白早熟,提高种苗纯度和质量,还便于茬口安排。寄秧育苗将秋季选出优良母株整丛挖起,先在茭白秧田中寄植一定时间,然后再分苗定植于大田。寄秧田要求土地平整,排灌方便,整地时每亩施入有机肥1500公斤。一般在12月中旬到翌年1月中旬进行,此时母株丛正处于休眠期,移栽时不易造成损伤。寄秧密度以株距15厘米,行距
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2、在冬前清除茭白田的植物病残体及四周杂草,齐泥割去地上残株枯叶,集中沤肥或销毁,以减少虫口和病菌的越冬基数。掘出雄茭(墩)、灰茭株,保持田间平整、湿润不干裂。并于翌春深耕翻耙,撒施生石灰1500kg/hm2或施药灭菌。3、施肥要采取前促(分蘖)、中控(无效分蘖)、后补(催茭肥
1、单季茭春季栽培,当年秋天即可采收以后每年9月上旬至11月收一次,称秋茭或8月茭。种植一次,可连续采收2-3年,再更新栽植。植株生长旺盛,匍匐茎入土深,抗旱,产量较低。如杭州象牙茭、一点红、青种茭、真晚茭、媒婆茭,温州迟茭,广州大苗,武汉红麻壳子等。(1)红麻壳子茭壳青绿色,下部筋脉有淡红斑,故得名。茭肉肥大,长30厘米,横径4.5厘米,棒锤
1.土壤:茭白种植虽然不需要高质量的土壤,但不适合连续种植。最好是耕种深层,富含有机物的粘土和粘壤土最佳。茭白植株高,生长期长,需要大量肥料,需要肥沃的土壤,并施用多种基肥。2.湿度:茭白整个生长期不能断水,但茭白是出水作物,水层不能太深,水位应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进行调整。3.温度:茭白喜温,不耐寒,不耐高温和干旱,5℃以上开始发芽,适宜
(1)芰白锈病茭白锈病主要为害茭白叶片,在叶鞘上也有发生。发病时,茭白叶片的正面及叶鞘上散生黄色或铁锈色隆起的小疱斑,疱斑破裂,散发锈色粉状物,后期叶、叶鞘呈现灰色至黑色小疱斑,长条形,表皮不易破裂。感病后植物生长势减弱,严重时叶片枯黄。根据本所两年在大岚试验点观察,该病一般在4月下旬始发,6月下旬~8月上旬为盛发期。(2)茭白胡麻斑病
茭白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嫩茭白的有机氮素以氨基酸状态存在,并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容易为人体所吸收。但由于茭白含有较多的草酸,其钙质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医用茭白清湿热,解毒,催乳汁,其中的豆甾醇能清除体内活性氧,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从而阻止黑色素生成,它还能软
茭白为浅水水生植物。生长期间不能缺水,植株从萌芽到孕茭,水位应逐渐加深。一般从5厘米逐渐加深到25厘米,才能促进有效分蘖和分株孕茭,并使茭肉白嫩,同时减少无效分蘖发生。水位最深不能淹没“茭白眼”,否则,会引起基部节间拔长,茭肉缩短,降低产量和品质。
1、种性的不稳定性茭瓜的形成是由于茭瓜体内寄生着穗菌,其菌丝体随植株的生长,到初夏或秋季抽苔薹时,主茎和早期分蘖的短缩茎上的花茎组织受菌丝体代谢产物―吲哚忆酸的刺激,基部2-7节分生组织细胞增生,膨大成肥嫩的肉质茎(菌瘿),即食用的茭瓜,茭瓜因有粉菌共生而表现出了种性的不稳定性,这与其他无性繁殖作物有很大区别,必需每年选种及去杂去劣,
雄茭,也叫强茭,是在茭白分蘖期母茎中黑粉菌菌丝未能同步侵入新生分蘖芽,茭茎不会膨大形成茭白,到夏秋花茎伸长抽薹开花,甚至结实的植株。
茭白病害为害严重,防治方法更重要茭白瘟病又称茭白灰心病,主要侵害叶片。叶片病斑分急性、慢性和褐点3种类型。急性型斑圆点状,暗绿色,斑背面灰绿色霉层病征(分孢梗及分生孢子)较明显,其出现是茭白瘟流行的先兆。慢性型斑近梭形,似牛眼,周缘红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两端常有或长或短的坏死线,此种病征由急性型斑转化而成,其出现预示着田间病情由急
病原物为担子菌亚门的真菌茭白黑粉菌。
胡麻叶斑病又名叶枯病,该病由长蠕孢属真菌侵染引起,是茭白生产过程的主要病害。病害初起时叶部产生竭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椭圆形,大小如芝麻粒,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天气潮湿时,病斑表面生暗灰至黑竭色霉层,随着病情加重,病斑密布,互相联成不规则的大病斑。病叶由叶尖向下干枯,后期常引起叶片半枯黄至全叶枯死,严重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输送,病株茭
茭白对土质要求不高,但不宜连作。以耕作层深、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最好。茭白植株高大,生长期长,需肥量大,需要肥沃的土壤,多施基肥,分次追肥。要求有充足的氮肥和适当的磷、钾肥。茭白是喜肥作物,春季移栽7~10天后,追施提苗肥,每亩地追施尿素10千克或碳铵15千克。在分蘖前期,双季茭白在移栽后20~25天追施分蘖肥,亩施尿素20~25千克或碳铵50
茭白的主要病害有锈病、胡麻斑病和纹枯病。主要有胡麻叶斑病、锈病
茭白属喜温性植物,生长适温10~25℃,不耐寒冷和高温干旱。平原地区种植双季茭为多,双季茭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而温度是影响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发达,需水量多,适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层深厚松软、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茭白有秋产单季茭和秋夏双季茭两类。这两者均用分株繁殖,长江流域单季
1、茭白锈病,是茭白的主要病害。防治药剂:在苗高10~20cm时,用广谱性杀菌剂如80%代森锰锌(大生M-45或山德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隔5~7天1次。40%氟硅唑乳油(福星)8000倍,或43%好力克悬浮剂5000倍,或10%苯醚甲环唑(世高或灵动)1500倍喷雾。2、茭白胡麻斑病。防治药剂:在苗高10~20cm时,用广谱性杀菌剂80%代森锰锌(大生M-45或山德生)可湿
茭白经多年无性繁殖种植易产生品种退化,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需定期进行更换。双季茭白良种主要有浙江大学园艺系育成的3个优良品种:(1)浙茭2号中熟,生长势强,分蘖中等,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茭形短而圆胖,单茭重约100克,秋茭每667平方米产量750~1250千克,夏茭每667平方米产量1250~1750千克。(2)浙茭911早熟,高产,适应性广,生长势较强,品质
1、萌芽生长:长江流域茭白一般在惊蛰前后开始萌芽生长,以10—20℃温度最为适宜,最低温度不能低于5℃。这时的田水以3—5厘米浅水为好。在适宜的条件下,植株每10天左右抽生一片新叶,至谷雨前后长有5-6片叶时开始分蘖。2、分蘖期:茭白的蘖期较长,可发生的分蘖较多,其中一部分能孕茭的是有效分蘖,不能孕茭的为无效分蘖。分蘖发生早、生长壮、数量适中是
在9月中旬至10月初,茭白采收时进行选种苗,选取植株健壮、高度中等、茎秆扁平、纯度高的优质茭株作为移栽株并及时移植。待茭株成活后,在第二年3月下旬至4月中旬再将茭墩挖起,用刀具顺分蘖处将其劈开成数小墩,每墩带匍匐茎和健壮分蘖芽4〜6个,剪去叶片,保留叶鞘长16〜26厘米,减少水分蒸发。做到随挖、随分、随栽,使其提早成活。株行距按栽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