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肥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及长期深灌,并根据促茭株分蘖、控无效分蘖和促孕茭的需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水浆管理原则。2、结合中耕等农事操作,及时摘除下部黄叶病叶,增加田间通透性。
(1)多品种搭配(2)改进栽培技术(3)茭白田综合利用(4)进行贮藏加工
茭白纹枯病为菱白常见病,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云纹状病斑。高湿时,病部生稀疏的淡褐色菌丝体,后形成初白色、渐变为黄褐色的小粒菌核。发生特点: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以25~32℃又遇阴雨天时有利发病;连作田土中菌核多,发病重。防治方法:①实行3年以上水旱轮作。②合理密植;结合中耕等农事操
茭白叶枯病发病因素连作地、偏施氮肥、施用未腐熟有机肥、且藕株密度过大,通风透光性能差的田块发病严重。高温多雨、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暴风雨频繁易诱发本病;植株生长衰弱、田间水温在20~32℃时病情迅速蔓延。茭白叶枯病防治方法茭白叶枯病农业防治(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重病田实行2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好。(2)在冬前清除茭白田的植物病残
褐腐病为茭白重要病害,在部分茭白种植区时有发生,常在夏,秋季发病。一般发病率在10%以下,严重时发病率达到20%以上,影响茭白的产量与质量。温暖,潮湿有利于褐腐病的发生。(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茭白植株叶鞘和茭白肉。先在叶鞘上出现淡黄色水渍状病斑,边缘模糊,以后发展成不定形褐色坏死斑,边界不清晰,颜色较浅,继续发展病部腐烂变朽。茭白染病多形
目前我县市场上的茭白要5-6块钱一斤,在我的记忆中,茭白都是长在池塘边不需要过多的维护和栽培,有时候放学回家的路上如果遇到还可以随手摘几个生吃,可现在就很少看到了,至于前景,还是主要看市场的消费。
二熟茭白分为夏秋兼用和以夏茭为主两种类型。由于它们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方法不同,故选种方法也各异。1、夏秋兼用型的选种:夏秋兼用型以无锡刘潭茭和广益茭为代表。其秋茭的收获期在9月中旬-10月中旬,夏茭的收获期在5月下旬-7月中旬。秋、夏茭分别亩产1200公斤左右。选种宜在秋茭期进行,以墩头留种为好,一般选三次,分别在9月中旬、10月中旬和翌年4月移栽
茭白寄秧一般在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中旬进行。掘茭墩时,铁锹等用具要锋利,直立下插,以减少伤根,并注意使留下墩头呈马蹄形,以利于夏茭植株分布均匀。掘出的种墩,只保留靠近地面的1-2节薹管,上下薹管均切除,通常地上部分保留1节,地下部2节,这样有利于培育优质茭秧。
茭白主要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E、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嫩茭白的有机氮素以氨基酸状态存在,并能提供硫元素,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容易为人体所吸收。但由于茭白含有较多的草酸,其钙质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茭白,又名茭瓜、茭笋、菰手、雕胡,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茭白的种子称为菰米,为古代六谷之一。目前
一、茭白对铜制剂比较敏感,不提倡使用或慎用;二、病害特别是锈病防治上强调联防联治,避免交叉重复侵染,以提高防治效果;三、当病虫混发需多药混用时,应当在农技人员指导下进行,各对口农药交替使用;四、严格遵守各农药最多使用次数与安全间隔期,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及明令禁用的农药,做到科学安全用药。一、茭白对铜制剂比较敏感,不提倡使用或慎
1、水浆管理茭白采收后,开缺排水,做到湿润过冬。这样,既能保证越冬茭白翌年萌芽整齐,达到早熟优质的目的,又能防止高水位导致的茭白根茎腐烂和严寒结冰引起的茭白冻害。2、选优汰劣开缺排水后,结合采茭时的选种工作,掘除雄茭、灰茭和孕茭节位高、茭肉瘦小的茭墩,选留结茭早、孕茭节位低、茭肉洁白、茭形大而整齐,采收基本一致的茭墩。同时,茭白越冬
茭白可分为四个阶段:(1)萌芽期入春后3、4月开始发芽,最低温度5℃以上,以10~20℃为宜。(2)分蘖阶段自4月下旬至8月底,每一株可分蘖10~20个以上,适温为20~30℃。(3)孕茭阶段双季茭6月上旬至下旬孕茭一次,8月下旬至9月下旬又孕茭一次。单季茭为8月下旬至9月上旬才孕茭,适温为15~25℃,低于10℃或高于30℃,都不会孕茭。(4)生长停滞和休眠阶段孕茭后温度低于
芦笋为多年生植物,从种子萌发到植株衰老的整个过程为一个生命生长周期,一般为8〜12年。根据形态变化,芦笋的生命生长周期可分为幼苗期、低龄期、丰产期和衰老期。幼苗期是从种子萌发到定植前的阶段;定植后至采收2〜3年为低龄期,此期地上茎不断增多,并且达到一定粗度,贮藏根也逐渐增多,并迅速向四周扩展;丰产期是芦笋生命周期中生长最旺盛的时期,地上
【营养成分】茭白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糖类、维生素Bl,维生素B2、维生素E、胡萝卜素、核黄素以及较多的氨基酸,同时,高钾低钠,对保护心脑血管有益。现代研究指出,茭白含水92.2%,100克鲜茭白仅含热能23干卡,属低热能、低脂肪(含0.02%)的清淡性食物。【药用功效】传统医学认为,茭白性寒,味甘无毒,能除烦止渴,清热解毒,催乳降压。
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染病时黑粉菌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条体变短,外表面多有纵沟,粗糙,严重时茭肉不能食用。
分阶段施肥,提苗肥,分蘖肥,调节肥,催茭肥。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而温度是影响孕茭的重要因素。茭白根系发达,需水量多,适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层深厚松软、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平衡施肥,配比得当。一般每亩茭白田需施入尿素15~20公斤,或人畜粪尿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15~20公斤作基肥。新植茭白田栽植后10天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老株或病残体上越冬,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或雨水溅射进行再侵染,使病害扩展蔓延。高温高湿适宜发病,病菌生长温度为5―35℃,最适温度28℃。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8℃,要求具有高湿条件,饱和湿度或在水滴或水膜中更有利于萌发。病菌抗逆力较强,干燥条件下可存活数年。通常在茭白生
一、秧田期寄秧时间:3月下旬至清明前后。寄秧规格:采用宽窄行,宽行为80厘米,窄行为60厘米,窄行双行种植,株距为40厘米,每穴1-2苗,用快刀将母株分开,亩插2380丛。秧田与大田比:1:8。种苗要求:株形整齐,上年孕茭率高,分蘖节位低,没有雄、灰茭,并且采茭时间都较为一致的墩苗作为种苗。基肥:寄秧前1-2天,亩施碳铵3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追肥三
茭儿菜,即野生茭白,别名野茭瓜。
茭白的生育模式是先形成以叶片为主的同化器官,然后形成肥嫩的肉质花茎。花茎是植物的贮藏器官,也是供人们食用的产品器官。茭白的营养和施肥的特点是需肥量大,施肥技术要求高。茭白春季栽植,秋季孕茭,主茎生叶~30片,经常保持绿叶5~8片;冬季地上部枯死,翌春萌发;夏季孕茭主茎生叶8~11片,经常保持绿叶4~7片,植株高达1.3~2米左右,因此,茭白对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