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蜂成虫的形态特征是什么?成虫体长7.5毫米,头、胸部黑色带有光泽,腹部橙黄色,触角黑色,鞭状。卵椭圆形,淡橙黄色变绿色。幼虫初孵时淡绿色,头部淡黄色,老熟时黄褐色。胴部各节有3条横向黑点线,其上有短小的毛。蛹乳白色,茧椭圆形,灰黄色。
一般深60厘米~100厘米。山药栽培以南北方向为宜,可采取双行种植或单行种植(根据个别地块需东西种植时你可采取行距加宽),双行种植时,大行距1.7~1.8米,小行距(沟内两趟山药的行距)40厘米,株距在20~25厘米,沟深85~100厘米,沟宽70厘米。整地整畦时要整平,预防浇水时浇不均匀。还要做好排水设计,确保田间畦内无积水。单行种植时行距80~100厘米,
一、选用良种生产高品质的山药,宜选用抗病、抗逆性强、耐肥水、产量高、品质好、耐贮存的镇平山药、粗牛腿山药、农大长山药1号、农大扁山药1号、农大无架山药、日本白山药、田园佳山药、花籽山药、日本大和芋等新品种。二、选择地块选用地势高、排灌方便,避风向阳的地块;要求地下水位在4m以下,耕层厚在20厘m以上,土壤含有机质2%,全氮0.15%的沙质壤土为
从栽植到搭架前要及进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后期中耕宜浅不宜深,以免伤根。山药出苗后几天就甩条,需立即支架扶蔓,为增加受光面积,架高以1.5料左右为好。播种后直到发棵,可地面铺施粪肥,铺粪不仅可陆续提供营养,而且有降低土温,保持墒情,稳定土壤透气,防除杂草之效,从而有利于块茎形成。生长期需追肥2-3次,出苗时、发棵期、块根膨大期各施一次,山药
栽培扁形山药应选无污染源、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种植。扁形山药忌重茬,即应选择近1-3年内未种过山药的田块种植为好。最好实行水旱轮作,也就是第一年种水稻,第二年种山药的轮作模式。山药一般在空白田种植或前茬为油菜的田里种植。扁形山药产量高,同时需肥量大,所以必须重施底肥。底肥以有机肥为主,一般亩施土杂肥或厩肥3000公斤,另加
一般低温多雨,昼夜温差大露水重,连作或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通风好及地势低排水不良田块山药白锈病发病重。该病在温暖地区,病菌可以孢子囊借气流传播,在0℃~25℃均可萌发,潜育期7~10天。如遇冬春寒雨天气,本病为害严重。
山药的市场前景好,群众都想种,怎么繁育?一、块根切块繁殖法:长形种块任何部位都能生不定芽,可任意切成薯块繁殖,但以近顶部生长势较旺。块状种块要往往只有顶部才能发芽,所以应纵切,使每一种块都带顶部。每一切块重100g左右。种薯切块后,切口涂上草木灰,在室内放置2-3天,待切面愈合后才栽种。二、块根顶部繁殖法:长形种块上端细而肉质粗硬的部分品
山药褐斑病的病原菌是半知菌亚门的薯蓣叶点霉真菌。
由于山药一般为雌雄异株,种子多具不稳性,有些品种还不易开花,所以搞杂交育种十分困难,多年来只集中于山药良种的收集和筛选上。目前中国山药良种引进繁育推广中心成功选出一批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菌性强,适于多种加工的优良山药品系。如日本粗牛腿、镇平山药、农大双胞无架山药、花籽山药等,总的来说,山药良种的选育大致有3项目标:(一)适应环境能力
一般两次就可以,如果中的是山药豆,在初期追使一次尿素催苗,喷大生,多菌灵,有的病可抑制
淮山药可以在河北地区种植
山药变紫能不能吃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山药正常变紫还是可以食用的,如果山药放太久腐败变紫是不宜食用了。
紫山药是天然存在的,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紫山药中的花青素不是转基因而来的。不是的,紫山药是天然存在的
山药可以长到1~1.5米左右。
其实真正的山药分为二种黑皮和白皮,现在市面上的山药很多,药店卖的那个白白的山药只有几块钱一斤的那种是树根,压根儿就煮不熟的。还有就是现在很多都在说的河南的淮山药,其实那种不叫山药是淮山药,无论是药效还是别的都比不上山药,现在培育出来种的山药还有很多种,像现在有紫色的吃起来跟红薯差不多的山药,就像红薯一样大小,还有就是脚板型的山药等
1.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早烧毁。2.实行轮作,避免连作。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50%福美双粉剂500~600倍液喷雾防治。隔7~20天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山药根腐病防治方法:该病主要通过土壤和带病的肥料传播,在高温高湿环境极易发病,轮作,收集病残物清理干净,种植前对种子土壤全部消毒
山药别名: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水山药、毛山药、光山药。
山药:除去杂质,分开大小个,泡润至透,切厚片,放于焙笼中烘干(明代李中立著《本草原始》云:“凡药晒干者极多,古人何必独加干字于山药之上)。麸炒山药:取净山药片,照麸炒法(附录ⅡD)炒至黄色。
一般山药应在茎叶全部枯萎时采收,过早采收产量低,含水量多易折断。如不急于上市,可在地里保存过冬,至迟可延迟到翌年3月中、下旬,萌芽前采收。
又称薯蓣、土薯、山薯蓣、怀山药、淮山、白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