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菜叶丛生长适温为14~20℃,花茎抽出和开花期间要求较高的温度(20~25℃)。其地上部不耐寒,遇霜枯死。黄花菜耐旱力强,对光照强度和土壤适应范围均广。但以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为宜,栽培地要求深翻,多施有机肥。
一、种苗:在采收花蕾时,对种苗进行实地考察,无病虫害,土地纯度高的田块作为分株繁殖的对象。挖出分株种苗时,应抖去泥土,一株一株地分开或每2~4个芽片为一丛,从母株上掰下,将根茎下部2~3年前生长的老根、朽根和病根剪除,只保留1~2个新根,并把根剪短,约留10厘米长即可。二、整地施基肥:黄花菜地要求移栽前深耕35厘米以上,将土敲碎、整平。黄花菜是
发病症状:叶斑病是黄花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发灾”、“水瘟”等,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最早的一个病害。一般发病后都会减产30-50%。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苔,发病初期在嫩叶中部沿叶脉附近出现暗绿色针尖大小点,以后成为黄色斑点,边缘呈水渍状、半透明状,病斑纵间比横间扩展快,后期出现霉状物或小黑点病征。病斑发生在叶尖上则叶尖枯死;花茎苔受害严重时
中国黄花菜之乡湖南祁东县。
1.在栽植前和收获后深翻土地,将耕层内的害虫翻到地表,促其自然死亡。2.使用有机肥料要充分腐熟。每3000千克粪肥最好喷入2.5%的敌百虫粉2千克,配合新高脂膜500倍液,堆闷5-7天后,再施入土中。3.播种或栽植前,每亩喷5%西维因粉或2.5%的敌百虫粉2千克,然后整地;栽植时,施入碳酸氢铵、氨水或氢化过磷酸钙加新高脂膜,可保温、保湿、防病驱虫。过滤植物呼
黄花菜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脾、肾经;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止血除烦,宽胸膈,养血平肝,利水通乳,利咽宽胸,清利湿热,发奶等功效;主治眩晕耳鸣、心悸烦闷、小便赤涩、水肿、痔疮便血等病症。1.健脑、抗衰老黄花菜有较好的健脑,抗衰老功效,是因其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种物质是机体中许多细胞,特别是大脑细胞的组成成分,对增强和改善大脑功能有重
栽植4.5万~7.5万株/hm2,盛产期达150万~225万株/hm2。
(1)整地春季选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耕翻整地。每亩施有机肥2500~3000公斤,做畦宽1.2米,长因地势而定。(2)种子处理在播种前用25~30℃水浸种l~2天,可提高出苗率。(3)播种在做好的畦面上,按行距20厘米开深约3厘米的浅沟,将种子播入沟中,要稀疏均匀,播后覆土2~3厘米,再盖上一层薄草,保持畦面土壤湿润,防治板结。播后至出苗前应适时浇水和除草
鲜黄花菜中含有一种叫秋水仙碱的化学成分。这种成分本身并无毒性,但是当它进入人体被氧化后,会迅速生成二秋水仙碱,这是一种剧毒物质。成年人如果一次食入0.1~0.2毫克秋水仙碱(相当于鲜黄花50~100克),即可引起中毒;一次摄入3~20毫克秋水仙碱,可以导致死亡。
四月分移栽特别容易活,种后灌水,让根和土充分接触,种植黄花菜以春秋两季为好,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5度,晚上不低于12-15度,1周可出苗,出苗后逐渐降低棚温,适应外界气候,防止幼苗徒长。移栽黄花菜最适合的季节有两个:一是早秋时期,即花蕾采摘完毕后到秋苗萌发前的这个时期;另一个时期是冬季降霜后从秋苗凋萎起,到翌年春苗萌发前的冬季休眠期。黄花菜在一
①阴干。蒸好的花蕾,最好保持原状。不要立即出筛,如果筛少周转不开时,也可将花蕾顺倒在晒席上凉过心,但不要将筛反倒。这样再摊晒时,就不易发馊、变形、干后条子直粗、味道好。把筛放在阴凉通风处1-2小时,利用余热进一步熟透熟匀,使表皮上的糖分收敛转化,熟度均匀,色泽美观。②晒干。制成木架,南低北高,把准备好的苇席钉上,制成晒床,放在光线充足
每100g黄花菜干品中含有蛋白质14.1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60.1g,钙463mg,磷173mg,铁16.5mg,胡萝卜素3.44mg,核黄素0.14mg,硫胺素0.3mg,尼克酸4.1mg等。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3大营养物质分别占到60%、14%、2%,此外,磷的含量高于其他蔬菜。
叶斑病是黄花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又称“发灾”、“水瘟”等,是每年黄花菜发生最早的一个病害。一般发病后都会减产30-50%。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和茎苔,发病初期在嫩叶中部沿叶脉附近出现暗绿色针尖大小点,以后成为黄色斑点,边缘呈水渍状、半透明状,病斑纵间比横间扩展快,后期出现霉状物或小黑点病征。病斑发生在叶尖上则叶尖枯死;花茎苔受害严重时,萎缩枯
对温度的要求:黄花菜每年春天旬平均温度在5℃以上时,幼叶开始生长,发出“春苗”,15-20℃是叶片生长的最适温度,花蕾分化和生长适温为28-33℃,且昼夜温差较大时,则植株生长旺盛,抽苔粗壮,花蕾分化多。最高临界温度40℃。冬季进入休眠期,地上部的叶片枯萎死亡,但地下部的根、茎可抵御零下38℃的低温。每年春天旬平均温度在5℃以上时,幼叶开始生长,
防治黄花菜锈病要采用综合措施:1.因地制宜选种抗病品种;2.合理施肥,结合整地施足有机底肥,勿过量单独施速效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3.加强田间管理及时分株、勤除杂草,改善田间透风降湿透光状况;4.发病初期可选用下列药剂:(1)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3)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15%粉锈宁可湿性
病害识别1、叶斑病。开始在嫩叶上出现淡黄色的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梭形或纺锤形病斑,边缘深褐色,四周具黄色晕圈,中央由黄褐色变成灰白色。常发生在叶片主脉两侧的中部,穿孔后造成水分与养分运输中断,叶片尖端先行枯黄,最后全叶萎黄枯死。2、叶枯病。叶片中部边缘初产生水渍状小点,以后逐渐向上、下蔓延,形成褐色条斑。最后至灰白色,严重时全叶枯死
近两年黄花菜叶斑病发生和危害严重,一些田块病株率达90%以上,产量损失30%-50%。该病发生加重的原因,一是偏施氮肥;二是种植密度过大,荫蔽严重;三是排水不畅,田间湿度大;四是感病品种面积大;五是冬季未能彻底清除病残株,到高温多湿季节病害发生和蔓延快。防治黄花菜叶斑病首先要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一是清沟理墒,排除田间积水;二是彻底清除病株残
叶片染病多始于叶尖或叶缘,病斑褐色,边缘明显,后期病斑内部呈深褐色,有时多个病斑连成褐色条斑,或从叶尖向下扩展,致局部叶片枯死。花薹染病,多在距地表35cm处呈水渍状病变,后变褐色至深褐色长圆形或椭圆形斑,呈赤褐色枯死,湿度大时,斑面生黑色霉层,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症状:(1)早期症状:先发病于上部叶片,然后向下部叶片蔓延。从叶尖开始发病沿叶
【谢谢采纳】黄花菜早春田间管理如下:1、促发春苗:春季出苗前在行间中耕1次,深达13厘米以上,同时打碎耙平壅培的肥泥等覆盖物,然后追施催茎肥。抽苔前在行间浅耕6-7厘米,结合施催蔓肥。在采收旺季追催蕾肥。每次追肥均用速效性氮磷钾全肥。抽苔期间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水,以防引起落花落蕾。为防止发生落花落蕾可喷1ppm2.4-D药液。2、及时防治病虫害:(1
1、良质黄花菜--颜色金黄而有光泽、气味清香,无青条(即色青黄或暗绿,花虚软,是由于加工时蒸制未全热所致)和油条(即花体发黑发粘,是由蒸制过熟造成),花条长且粗壮,挺上、均匀完整,干燥无霉烂和虫蛀,无异味,无杂质,开花菜不超过10%.2、次质黄花菜--色泽深黄而略带微红,但无青条、油条,花条略短而细,稍欠均匀,干燥无霉烂虫蛀,无异味,无蒂柄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