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染病时黑粉菌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条体变短,外表面多有纵沟,粗糙,严重时茭肉不能食用。
二熟茭白怎样进行选种?二熟茭白分为夏秋兼用和以夏茭为主两种类型。由于它们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方法不同,故选种方法也各异。1.夏秋兼用型的选种夏秋兼用型以无锡刘潭茭和广益茭为代表。其秋茭的收获期在9月中旬至10月中旬,夏茭的收获期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选种宜在秋茭期进行,以墩头留种为好,一般选三次,分别在9月中旬、10月中旬和翌年4月移栽前。选种的
秋茭收获后,茭白进入越冬期,越冬期的管理好坏,直接影响明年茭白的产量。所以,做好茭白越冬期的管理十分重要,崇贤镇农办积极做好茭白越冬管理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茭白越冬的水浆管理,防冻保暖促早发。因为在冬季,天气比较寒冷,有霜冻、冰雪。如田内无水,经过冰冻,同样会造成生长推迟、分蘖推迟。所以在茭白越冬期要求灌上1.5-2寸的水
对水肥条件要求高,茭白根系发达,需水量多,适宜水源充足、灌水方便、土层深厚松软、土壤肥沃、富含有机质、保水保肥能力强的黏壤土或壤土。
大螟,常绿飞虱,二化螟,蚜虫
防治技术:1.生态控害:连年种植茭白的田块,由于田间病菌积累多,病害发生将逐年加重。为此,应做好合理轮作,控制病害。难以轮作的田块,要做好清洁田园工作,在茭白采收结束到寄秧育苗前,割除茭白残茬及田边杂草集中烧毁,可有效降低越冬菌源。2.降酸增钙:连续多年种植的偏酸性田块,易诱发茭白病害的加重发生。应适当降低土壤酸度,早春茭白移栽前每6
1、茭田选择:应选择具有高山气候特点,海拔要求600―1050米以内的区域,光照好、土层深厚、水源好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以有凉水经过的水田或近水库可利用库区深层水灌溉的田块最好。2、施足基肥: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农家肥3000公斤或浓人粪尿2500公斤,如前作是水稻田,还要增加基肥的用量,并耙平,然后灌水2―3厘米,做到田平、泥烂、肥足。3、品种选
茭白纹枯病茭白纹枯病为菱白常见病,危害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主要危害叶片和叶鞘,形成水渍状、暗绿色至黄褐色云纹状病斑。高湿时,病部生稀疏的淡褐色菌丝体,后形成初白色、渐变为黄褐色的小粒菌核。现将茭白纹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简要介绍如下:一、发生特点病原物为半知菌亚门丝核菌属。以25~32℃又遇阴雨天时有利发病;连作田土中菌核多,发病重。
蚜虫群集危害幼叶,造成叶尖枯黄卷缩。
[防治方法]1.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根据茭株有效分蘖和正常孕茭需要,保持前期浅灌水,中期晒田,后期保持湿润的水浆管理,避免长期深灌。2.结合中耕管理,及时除去下部病叶黄叶,增加田间通透性。3.发病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可选用5%田安水剂400倍液,或30%倍生乳油1000倍液,或50%敌菌灵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或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600倍
茭白原产中国及东南亚,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水生蔬菜,为禾本科植物菰的嫩茎杆被菰黑粉菌刺激而形成的纺锤形肥大部分,目前,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其中又以中国栽培最早。茭白的产地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河北、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香港、河南、湖南、湖北、海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黑龙江等地均有种植。
识别和防治荸荠茎腐病的方法如下:(1)发病症状:一般在9月上中旬盛发,发病的叶状茎外观症状为枯黄色至褐黄色,分蘖不正常,病茎较短而细。发病部位多在叶状茎的中下部,离地面15厘米左右。病部初呈暗灰色,扩展成暗色不规则病斑,病健分界不明显,病部组织变软易折断。湿度大时,可产生暗色稀疏霉层。严重时,病斑上下扩展至整个茎秆,呈暗褐色枯死,但不扩
不宜连作,以耕作层深厚富含有机质的黏土和黏壤土最好,且土壤肥沃。
1.水位管理茭白水位管理以"浅一深一浅"为原则。定植后的生长前期(分蘖之前),保持3-125px的浅水位,有利于提高地温,促进发根和分蘖;到6月份分蘖后期,将水位加深到12-375px,以抑制无效分蘖的发生,由于7-8月温度高,深水位还具有降温的效果,但要定期进行换水,防止土壤缺氧造成烂根;进入孕茭期,水位应加深到15~450px,但不能超过"茭白眼"的位置(最高水
茭白的营养丰富,不仅含糖类、有机氮、水分、脂肪、蛋白质、纤维、灰粉,还含有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苏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B1、B2、E、微量胡萝卜素和矿物质等
一、田块选择选择水源充足、注排水畅通的田块,加高田埂至50厘米~70厘米,宽40厘米~50厘米,压实捶紧。根据田块大小挖成田字形鱼沟,每隔15米~20米开一条横沟或竖沟,距田埂2行~3行茭白苗外开挖一条沟,深、宽40厘米~60厘米,鱼溜开在鱼沟交叉处或注水口附近,面积2平方米~5平方米,深1.0米~1.2米。进排水口安装网栏设施,养虾滤网密度为6目~8目;养
茭白黑粉病是茭白的主要病害,主要危害叶鞘和茭肉,导致茭白产量和品质下降。现将该病主要症状和综合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一、主要症状叶鞘染病初期,病斑为深绿色小圆点,以后发展成椭圆形瘤状突起,后期叶鞘充满黑粉孢子团,使得叶鞘发黑。茭肉染病时黑粉菌充斥茭白组织,使得中间鼓胀突起,茭肉条体变短,外表面多有纵沟。粗糙,严重时茭肉不能食用。二、综
茭白的主要病害有锈病、胡麻斑病和纹枯病。防治茭白病害必须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实行综合治理。选留抗病品种,做好冬季清园,合理密植,加强肥水管理,人工剥除黄叶、病叶,同时合理进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喷药保护。
1.症状茭白锈病主要为害叶片。在叶片及叶鞘上散生黄色隆起的不疱斑,疱斑破裂后,散出锈色粉状物;后期叶片、叶鞘出现黑色小疱斑,表皮不易破裂。2.传播途径及发病规律本病由担子菌亚门真菌茭白单胞锈菌侵染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及冬孢子在茭白老株病残体上越冬,夏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病部产生的夏孢子不断进行重复侵染,使病害蔓延,生长季节结束后,
露地栽培、保护地栽培一是常规栽培的单季茭,二是两季栽培的双季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