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鲜藏。新鲜的平菇在室温下贮藏的时间受温度和空气湿度的影响较大。室温在3~5℃、空气相对湿度在80%左右时,鲜菇可贮藏一周。菇量不多时,可将平菇放在装有少量冷水的缸内将缸口封严,气温即使达到15~16℃也可贮藏一周左右。还可将平菇完全浸于冷水中,但水必须干净卫生,水的含铁量应低于每升2mg,这样平菇才不会变黑。2.冷藏。冷藏是指在接近0℃或稍高几
平菇干泡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长。其症状为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出现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防治方法是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病区喷2%甲醛液或1:500倍多菌灵。编辑摘要平菇干泡病(褐斑病)主要危害其正常生长。其症状为子实体表面产生白色绒毛状菌丝,出现褐色斑点,菌盖萎缩、干裂。防治方法:降低温度,加强通风。病区喷2%甲醛液
一、预防高温:春季气温逐渐升高,菇农应随时注意天气变化,测量菇棚室温和袋温,如温度超过20?,可采取地面喷水增加温度降温。夜间无风时多通风换气,白天菇棚上的草窜稍盖严。二、防治虫害:防治平菇害虫要以预防为主,以治为辅,以物理为主,以药物为辅,采取综合防治。(1)利用灯尖诱杀菇蝇、蚊成虫,在菇棚内按装灯炮或灯管,(有条件可按黑光灯诱杀效
1、菌种质量差:菌种的优劣是栽培成功的关键,许多菇农为了降低成本,凭种菇经验自繁原种和生产种,或到一些技术力量薄弱、管理混乱的私人菌种站购买菌种。他们生产出来的菌种势必存在生活力低、容易退化、抗病力差、产量低等现象。2、品种选择不当:春夏菇的品种选择尤其重要,一些菇农认为高温品种菇形欠佳、产量一般而盲目选择菇形、产量较好的广温品种进
采用塑料大棚代替菇房栽培平菇,具有建造容易、成本低廉、保温保湿性好、能利用太阳能、有散射光以及容易造成昼夜温差等优点。目前,这种栽培设施在食用菌生产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塑料大棚的种类较多,从外观上可分为拱形塑料大棚和斜坡形塑料大棚。(1)拱形塑料大棚:是最常见的一种大棚,建棚场地要求避风,冬季向阳,夏季可遮阴。大棚骨架多采用钢管、
取色形正常的平菇作为加工原料,为了减少破损,加工前不分级。以菇重3~4倍质量的淡盐水(5%~10%)煮菇,边煮边搅动,煮沸6~8分钟,至菇体熟透。将煮熟的平菇转入冷水缸,尽快冷却,以保持平菇脆嫩的风味。用饱和食盐液浸没冷却后的菇体,按照平菇重的04%添加柠檬酸,使盐液pH在35以下。用帘子或压有重物的木板将菇体完全压入盐液,半个月左右去除帘子或木
干腐病在老菇区发生较多,该病发生后,小菇蕾成批死亡,发黄干缩。
梨树采收后,梨园有较长的休闲时间,利用梨树间的空行种植一季平菇,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一个10平方米左右的苗床,可产平菇100公斤以上,收入200余元,投入少,见效快;还可增加肥源,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磷、钾的含量;同时可杀灭冬季杂草;有利于梨树秋季二次发根。为了在梨园套种好平菇,在种植技术上要掌握如下几点。一、选择床址1
染病初期菌盖上有小斑点状黄色病区,随着子实体的生长而扩大,并传染其他子实体,继之色泽变深,并扩大到整个菌盖,整朵菇黄化,发病菇体呈水渍状,但不发粘、不腐烂,尤其是黑色平菇出现黄斑后色差极为明显。染病后期菇体分泌出黄褐色水珠,病株停止生长,继而萎缩、死亡。严重时多潮菇均发病。病斑一般发生在浅层,超过皮下3毫米的菌肉极少变色。
1.注意菌袋进棚前,对菇棚进行杀菌消毒处理,降低棚内的有害菌数量。可用生石灰进行地面处理,100斤/亩。也可通过药剂熏蒸的方法,如用百速烟剂,500克/亩,闭棚熏蒸时间在8—10小时。2.调控棚内环境。采取夜间放风的措施,加大通风量,满足平菇出菇需要。白天为菇棚创造散射光的环境即可,菇棚棚面可采用放“花帘”措施。
(1)菇、瓜、豆立体栽培,这是伏缺期间栽培平菇和蔬菜的高效模式。具体方法是:在塑料大棚的两边栽丝瓜、黄瓜、扁豆、豇豆等绿色爬藤蔬菜;当瓜、豆抽蔓后,人工引蔓,使瓜、豆的藤蔓密布整个棚架,形成一座绿色荫棚;然后将发好菌丝的平菇栽培袋排人荫棚内出菇。由于荫棚内气温可比棚外低8~10℃,即使在气温高达35℃的盛夏,也能大量生产出洁白肥嫩的平菇来
危害平菇的杂菌:主要有绿霉、毛霉、曲霉、根霉、细菌、病毒病、细菌性褐斑病、黄斑病等,现就如何防治平菇绿霉和黄斑病简要介绍如下: 绿霉是侵害食用菌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凡是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基,均适宜绿霉菌丝的生长。平菇在培养料中灭菌不严格、接种时消毒不严格、出菇期环境卫生差,均能产生绿霉。绿霉侵入到培养料和菌丝及菇体内严重时即报废。 防
平菇黄斑病是由假单孢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病菇会分泌出黄色水滴同时停止生长,直到最后萎缩。(1)发生规律在高湿条件下,容易引发此病。病原主要生活在土壤、水中。初次传染是由水传播的,再次侵染是病菌通过堆肥、蝇类、谷粒和土壤等传播的。(2)防治措施①通风要加强,避免高湿、高温。②发现病菇要马上摘除,喷洒1.5%~2.5%漂白粉液。③对绳、螨害虫要进行彻
1.菌種和季節的不適應性。如果在冬季栽培了高溫型品種的平菇,會引起平菇的“不適症”,主要表現為發菌緩慢,出菇遲,甚至不發菌不出菇。因此冬季栽培平菇要選擇低溫型的品種。同理,在春、秋平菇的生長旺季,就要選擇高溫型的品種。2.菇場環境不適致“中毒”。如選擇在陰暗、通風不暢的房間,或選在不衛生的場所種菇,這些都是引起雜菌污染的原因。雜菌分泌
一、原料配方1、棉籽壳78%,麸皮20%,蔗糖1%,石膏粉1%。2、棉籽壳96%,蔗糖2%,过磷酸钙1%,石膏粉1%。二、加水拌料按以上配方称取准备原材料,先将糖(或过磷酸钙)溶于适量的水中制成母液,其他原料在加水前将干料均匀混合,然后将母液分次加入水中冲稀,加入料堆中拌匀,料水比在1:1.1-1.2左右,棉籽壳绒长的水要多加一些,绒短的要少加一些。检查含水量
平菇培养料含水量是决定出菇的重要因素。平菇代料栽培培养料含水量一般要求达60%~65%。如果培养料含水量过高,菌丝难于生长,含水量太低则会影响子实体形成。
与品种有关,一般菌种老化或者退化会出现这种现象。环境差异,温度,湿度差异造成的
采收:当菇盖充分展开,颜色由深逐渐变浅,下凹部分白色,毛状物开始出现,孢子尚未反射时,即可采收。采摘时,因平菇是丛生菇,要防止将培养料带起,采摘要转动或左右摇摆,即可采下,如一丛有大有小,可将大菇用刀削下,留下小菇,等长大后采收。平菇质脆易断裂,采摘时要注意保护菇体完整,高温时,菌盖薄,边沿易上卷;低温时,菌盖厚,质更脆,采摘时,
用玉米芯和豆腐渣作培养基栽培平菇高产高效技术介绍如下1、培养料配比。粉碎玉米芯100千克、湿豆腐渣80千克、白灰6千克。2、拌料装袋。首先将湿豆腐渣、白灰加水稀释后倒人玉米芯里拌匀,调至培养料含水量达65%。选用50x25x0.05厘米的聚乙稀低压塑料筒装料,边装边压实(每袋装干料约1.25千克),两头用绳扎紧。3、灭菌。菌袋采用常压灭菌,温度达100℃,保持
平菇虽然不是变温结实类品种,但在一定的变温条件下现蕾速度要快一些,并且,在菌丝后熟管理到位的条件下,可呈现出菇齐、出菇密等显著特征。高温平菇的菌丝培养及出菇管理,都在高温时段,所以,气温的特点就是昼夜变差小,影响到平菇的表现,一个典型特点就是迟迟难以现蕾。处理办法很简单:白天提高棚温,落日后给予井水喷淋,使之夜间的温度与白天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