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实体在5-24℃范围内发育,8-16℃为最适。
香菇生产与水分、营养、温度、空气、光线、pH等因子有关,“烂棒”的发生与栽培管理直接相关。香菇虽是需光性真菌,但在菌丝营养生长阶段完全不需要光线,强烈的直射光对香菇菌丝有抑制作用和致死作用,因此,发菌阶段要做好遮光工作。香菇是好气性真菌,在缺氧的情况下菌丝借酵解作用暂时维持生命,但消耗大量的营养,菌丝易衰老,死亡快,因此应及时做好
白蚁主要危害菇木。防治方法:用80%的亚砷酸、15%的水杨酸、5%的氯化铁,配成毒剂,喷洒蚁路、蚁巢,每巢喷洒6—16毫升;或用50%的升汞、35%的亚砷酸、10%的水杨酸、5%的氯化铁,配制成白蚁粉,喷洒蚁巢,只要部分白蚁蘸药便可全巢覆灭。
一、密接种。增加椴木的发菌点,发菌点多发菌面积就大,可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菌丝浸透椴木。椴木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主要靠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干湿交替的水分运动能使椴木内部得到充足的氧气,使菌丝深入椴木吃料,从而加速椴木成熟,减少受杂菌感染的几率。二、深接种。种穴深则装菌多,有利于防旱,可使种穴底部种块受外界温差的刺激减少。种块内菌丝体在温
可以做肥料,做燃料,做基质,做养殖垫层等。
中国是世界食用菌生产、消费、出口大国,同时是香菇生产、消费、出口大国,香菇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5%,鲜菇产量每年以11.8%的速度递增,而年均消费量则以20%的速度递增,市场需求潜力巨大,就以我国主要消费地区日均消费量来说,厦门5000公斤、漳州(含同安)5000公斤、广州2.5~3万公斤、深圳4~5万公斤。
香菇根茎特别长的原因是什么1、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2、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没有光线不能形成子实体,研究表明,40-7-lx的光照强度比较适宜。香菇原基在暗处有徒长的倾向,盖小、柄长、色淡、肉薄、质劣。1、栽培环境过于郁闭易产生畸形的长柄菇、大脚菇。2、香菇子实体的分化和生长发育需要光线。没有光线不能形成
香菇菌丝生长发育进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丝在一定条件下,逐渐变成棕褐色的一层菌膜,叫作菌丝转色。转色的方法很多,依其出菇方式不同可分为不脱袋转色法和脱袋转色法。1、脱袋转色法:要准确把握脱袋时间,即菌丝达到生理成熟时脱袋。脱袋太早了不易转色,太晚了菌丝老化,常出现黄水,易造成杂菌污染,或者菌膜增厚,香菇原基分化困难。脱袋时的气温要
棒式栽培香菇的菌棒经过秋冬二季出菇,含水量减少。为了使香菇增加产量,需要进行补水处理。补水方法有注水法和浸水法两种,现主要介绍注水法补水。菇畦中的菌棒就地不动,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沿着畦向安装,菇畦中间设总水管,总水管上分支出小水管,小水管长度在50厘米左右,上面安装12号针头控制水流。由总水管提供水源,另一端密封。装水容器高于菌棒2米
地栽香菇技术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北方夏秋高温季节不出鲜品香菇的空白,有很强的推广价值。现将地栽香菇管理技术介绍如下:l、建棚:根据栽种数量的多少,建发菌棚,一般每1万袋占地120平方米,棚里亮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2、备料:以1万袋计算,湿粗锯末11吨,细阔叶锯末3立方米,麸皮2吨,糖100千克,石膏100千克等各种物料必须备齐使用。
刚出菇的香菇幼蕾,对外部恶劣环境适应能力最差,温度过高过低、空气过于干燥、寒风袭击、废气污染等,都会导致菇蕾死亡。近期寒潮来袭,气温猝降,尤其要注意代料栽培香菇幼蕾受冻。其主要措施:1.抓好菇棚增温保温。割口后刚从菌袋中放出的香菇幼蕾最怕受冻,如果气温降至5℃以下,持续几天就会导致菇蕾发软死亡;如果温度低于0℃,菇蕾更易被冻死。本轮降
一、适时采收。香菇的采收要坚持先熟先采的原则,才能达到高产优质。具体采收标准是:当子实体长到菌膜已破,菌盖还没有完全伸展,边缘内卷,菌褶全部伸长,并由白色转为褐色时,子实体已八成熟,为最佳采收期,采菇应在晴天进行。二、采收技法。采收时应一手扶住菌柱,一手用拇指和食指紧握菇柄,左右旋转使柄蒂与基质脱离,不要用力往上拔,以避免将整块基
有生料地栽香菇是北方生产香菇的一个主要方法,但随着栽培面积的逐渐扩大,出现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最突出的是播种后菌丝培养阶段易发生烧菌,即料床中间温度高,通气不良,菌丝不生长或由于料温高,细菌、酵母菌异常活跃,使料变黑、变酸,产生酒精味,不长菌丝。造成出菇面积大大减少,损失严重,推广受到限制。
在食用菌栽培中,水分起着为菌丝和菇体提供营养的作用,是决定产量高低和快速转潮的重要因素,大多数品种的培养料中适宜的含水量为60%~65%,在出菇过程中培养料和空间的水分都逐渐减少,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在对菌袋的培养基补水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补水量。当第一潮菇采收后,基质营养丰富,基质中水分含量还较高时,补水量宜少些;当长过第二潮菇后,
菌棒霉烂表现为脱袋转色期间发现黑色斑块,手压有黑水渗出,闻出臭味一、主要原因1、蒸料,接种操作时灭菌消毒不彻底。2、脱袋后气温变高,特别是雨天,通风不良,造成高温高湿,引起杂菌滋生;发菌期绿霉没有及时检出处理干净,潜伏料内,脱袋后温湿度适宜而加快繁殖;3、脱袋太迟,黄水渗透基内,引起杂菌污染;菇场位置过阴,周围环境条件差,气流不畅。4
香菇袋料栽培是指在香菇的人工栽培中,以原料来源较广的木屑、棉壳、麸皮等配比以其它原料,代替椴木来培植香菇的一种技术。袋料栽培香菇采用注水或泡袋催菇方法,会使菌棒内的含水量过高;有的催菇后长期不出菇,错过花菇培育季节,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方法一、定向刺孔法:用8—10厘米长的铁钉4根,钉在厚1.5厘米、长45厘米、宽度适宜手握的木板上,钉子
香菇代料栽培,是继段木或原木栽培之后的又一种栽培方法,其栽培形式多样,主要是根据培养条件,培养材料,培养容器的不同而设计。代料栽培是利用各种农副产品,如木屑、蔗渣、棉子壳、稿秆等作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量的麦皮、米糠、饼粉等辅助料,配制成培养基以代替传统的木材栽培香菇。1、栽培时间。确定栽培时间,因品种和各地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目前
1、菌盖小而薄:表现为菌盖既薄又小,即使菇龄较长也无法长大,鲜食时没有香菇的特殊香味;其发生原因一是没有完成转色,花菌袋或白菌袋即进行出菇;二是基料营养明显不足;三是生长的温度偏高。防治办法:没有转色的菌袋,一定要调控条件进行转色;如果基料营养不足,则可在浸泡菌袋时予以适当补充,也可采取“叶面施肥”的办法,比如喷洒食用菌三维营养精素
1、拉大日夜温差。白气象温高,盖层薄膜,可使菇畦内温度比膜外高出2—3℃,夜晚10时后打开薄膜,使温度迅速下降。2、节制菇场湿度。转色后,初期维持菇畦相对湿度在85%左右,随着大批菇蕾分化出菇盖、菇柄后,下降空间相对湿度至80%左右。3、适宜发明干湿差。秋菇前期,菇筒内部含水量较充分,完全能满足第一批菇子实体生长的需要,不用浸水催菇。第一批菇
~香菇加工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注意事项:⑴鲜菇不能堆叠放置,以免影响香菇干燥速度和菇体间脱水的均匀度。⑵干燥作业应在晴天进行,晴天空气相对湿度低,有助于减少干燥时间。⑶干燥程式应根据鲜菇的不同情况设定。如薄菇与雨淋菇的菌褶常呈倒伏状,对此类菇可先作日晒预干处理(至菌盖有光泽与菌褶立起为度),再转入常规干燥处理。⑷严格控制各个阶段的烘干